及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单莉莉,覃建雄,王峻,张瑞英(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摘要:对四川省夹江县主要地质地貌资源进行了叙述,分析了这些资源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发的构想和保护原生地质地貌环境的建议。关键词:地质地貌资源;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四川夹江:F59013文献标识码:A:1006-0995(2006)03-0153-04地质地貌是地球沧桑巨变和环境变化的最好见证,由于其景观功能而成为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构景要笔者近年来对夹江的详细考察,发现这个有“西部陶都”美誉的县城,风光旖旎,其地质地貌资源具有极佳旅游观赏性。1地质地貌概况112地质概况夹江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全境东西长4317km,南北宽3315km,面积748147km2。其所处大地构造置,在川西前陆盆地之南部。地质构造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向分区特点:西部广泛出露中生代地层,以褶皱裂为特征;中部广泛分布新生代第四系沉积,以向斜槽地为特征;南东部边缘在龙泉山褶皱的北西部,以单的白垩纪地层为主。区域构造走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西部局部为南北向。由西向东主要褶皱构造有马场向斜、牛背山倾伏背斜、南安向斜、三苏背斜、思蒙—峨眉新生代向斜槽地、龙泉山背斜;在思蒙—峨眉间,承继燕山运动所形成的断褶向斜沉降带,继续坳陷,接受了大量第四纪沉积物,成为区内唯一沉降深、厚度大的平原。主要断裂构造有灰厂沟逆断层、欧大山—老黄坡逆冲断层、白马场逆冲断层、千佛岩逆冲断层(图1)。夹江县近代河流冲洪积层形成一、二级阶地和雅安期冰碛层、冰水沉积层组成的三、四级阶图1三苏场背斜剖面图(据1∶20万峨眉幅修改)(1)老黄坡冲断层;(2)欧大山冲断层;(3)白马场冲断其中第四系近代河流冲积层,分布在青衣江及其支流与金牛河沿岸两侧的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部为0152m泥质粉砂岩、砂质黏土;下部为2~10m砂层和砂砾石层。第四系近代冲积洪积层,分布在青衣江流域坝的二级阶地,组成一系列的冲积扇群。上部为厚1~5m黄褐色或深褐色砂质黏土、黏质砂土、淤泥质土;下部厚0~20m,为砂、含砂砾层、卵石层或与黏土交错成层(图2)。第四系雅安期冰碛层、冰水沉积层收稿日期:2006-03-31作者简介:单莉莉(1980-),女,四川省西昌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第四纪沉积地质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全县面积的26%。台地表部是橙黄色泥、砾石层,厚7~4819m;下部为橙黄色、棕黄色与带红色的强风化泥砾层,结构紧密,局部呈半胶结状,偶见1m厚的漂石。夹江县西半部主要为红层覆盖,以白垩系灌口组砖红色泥岩和夹关组中至巨厚层砂岩为主。灌口组上组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深丘地带,由鲜棕红色泥岩、页岩、砂质泥岩、浅灰色泥灰岩、紫灰色泥灰质页岩及墨褐色页岩组成互层;灌口组下组,下部以鲜棕红色泥岩及页岩为主,中部有泥岩、页岩、粉砂岩及泥质砂岩互层,上部以棕红色泥岩为主夹多层石膏。夹关组以砖红色、土红图2夹江县甘江铺一带河流冲积层之二元结构(据1∶20万峨眉幅修改)A—基岩;B—洪冲积相;C—河漫部含薄层煤的三叠系须家河组河流相地层。其中,侏罗—白垩纪地层中发育的黏土岩、页岩是制作陶器的良好材料;夹关组红色风成石英砂岩是千佛岩摩崖石刻的基岩,乐山大佛就是雕刻在该层位的砂岩之上。112地貌概况全县从地貌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大旗山以西为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山多集结于此,主山为峨眉山余脉,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山脉呈树枝状分布,谷岭高差100~700m,最高峰尖峰山海拔146311m,为全县最高点。中部由青衣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长达33km,沿江均为第四纪冲积层所形成的河漫滩和谷地,地势平坦,甘露乡青衣江出境处海拔380m,是全县最低处。东部广泛分布着丘陵和台地,丘陵面积1151万hm2,占全县面积的20122%,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的中兴向斜和任山背斜两翼及东部台地边缘;台地面积0198万hm2,占全县面积的13103%,分布在县境东北部。2夹江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表1夹江主要地貌旅游资源平坝面积212万hm,占全县面积的29135%,地面开阔平坦微有起伏。县内集中成片的平坝有青衣江坦,呈波状起伏,台地边缘切割零碎,形成浑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