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学研究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问题研究张小兵(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摘要: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在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缘聚型和混居型两种聚居方式,并产生了侵财型违法犯罪高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间差异悬殊的冲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活动增多、易形成黑恶势力等治安问题。而城市空间改造、加强社区管理、充分发挥警察的防控作用、及时打击违法犯罪并做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是解决流动人口治安问题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问题;:D631·4文献标识码:A:1674-4853(2009)03-0005-06SafetyIssuesinFloatingPopulationCommunityZHANGXiao-bing(SchoolofGovernment,Bei激ngUniversity,Bei激ng,100871,China)Abstract:Thesafetyissuesintheregionsoffloatingpopulationhavebecomemainfactorsthatinflu-encesocialstabilization.Therearetwotypesofthesecommunities,oneisfromthesamecountryside,andtheotherisfromdifferentcountryside.Inthesecommunities,manysafetyissuesarise,suchascrimes,vi----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olation,conflict,ganglandandfrightfulness.Themaincountermeasurestoresolvethesafetyissuesinfloatingpopulationcommunityincludespacereconstruction,communitymanagement,preventionandcon-trolbypolice,strikeagainstcrimeandsocialsecurity.Keywords:floatingpopulation;inhabitedregion;safetyissues;socialstabilization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问题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化体制背景下产生的社会历史问题。近年来,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主要类型、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治安问题及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问题的治理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解决流动人口治安问题有所裨益。一、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主要类型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构成和组织来看,我国的流动人口聚居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缘聚型聚居区和混居型聚居区。(一)缘聚型流动人口聚居区缘聚型流动人口聚居区是指以亲缘、地缘、业缘等为基本纽带聚集而形成的聚居区,又称为同质型流动人口聚居区。缘聚型流动人口聚居区主要是按照地缘关系集聚———即来自同一地区、同一乡镇,甚至同一村的流动人口集中在城市的某个街区或社区选择住房。缘聚型聚居区存在着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务工、居住混合型的。聚居区以务工方式为联系纽带,不但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建构了相应的包括进货、生产、营销等环节在内的产业体系。居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问题研究民大多在聚居区内就业,彼此之间除了亲缘、地缘等既定的社区纽带外,往往还建立起了各种各样---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的经济联系,即使是外地人,也同样被纳入到了社区现有的经济产业之中,从而有效地促成了聚居区内信息的交流、生产的协作、应有的信任和约束力的生成。北京的“浙江村”是一个典型的务工、居住混合的流动人口聚居区。该聚居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大红门地区,是浙江人在京务工、经商人员的主要聚居地,“其鼎盛时期估算外来人口大约可达7万人,其中又以温州人为主,约占80%”[1]。聚居区内人员多来自同村、同乡、同族,语言相通、习惯相似,以服装加工和销售为主导产业,联系交流广泛,表现出很强的内聚性。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需求,“浙江村”里也有大批来自浙江其他地区和河北、湖北、安徽等地的雇工。北京的“新疆村”在居民构成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特征和联系。另一种是纯居住型的,这类聚居区主要是流动人口的临时居住场所,流动人口主要在聚居区外就业。广州三元里的“新疆村”和北京海淀区的“安徽村”属于这种类型。在这种聚居区内,居民之间虽然很难形成直接而广泛的经济联系,却可以借助于浓厚的亲缘关系和地缘特征,来加强居民们在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联络和交流。在缘聚型聚居区内,亲缘和地缘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积淀和延续就有了某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