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12期2007年12月外国经济与管理ForeignEconomics&ManagementVol129No112Dec12007多重理论视角下的组织适应性分析吕鸿江1,2,刘洪1,程明2(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摘要:近年来,组织环境和组织行为日趋复杂,组织适应性已成为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备受重视的课题。其研究跨越了社会学、生物学、管理学及复杂科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众多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之间既存在相同的含义也有各自独特的所指。本文对不同视角下的相关理论观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组织变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组织适应性;社会学;生态演化;知识学习;复杂性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Ο(2007)12Ο近年来,组织适应性并不是什么新概念,组织发、等级森严的层级组织发展到关注任务、组织学习的柔性网络组织和生态组织等。,组织适应性研究也随着环境的变化及组织复杂性的增加而逐步深入。研究者们从社会学、生物学、管理学和复杂科学等不同视角对组织适应性问题展开了研究。不同的学术流派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阐述了组织适应性的形成、发展和结果等问题,极大地推动了组织适应性问题的研究及相关知识的传播、积累和创新。笔者对组织适应性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有关组织适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观、生态演化观、知识学习观及复杂适应系统观四个方面。而这些理论视角主要关注组织适应性的概念、形成方式和过程、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及组织适应性作用结果和持续提升等问题。一、社会学视角下的组织适应性社会观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把研究人的理论引入组织适应性研究。这种视角强调人是组织中最重要、最复杂并最具潜力的核心资源,基于社会观的组织适应性研究主要围绕组织成员如何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这个问题展开。例如,组织社会化理论集中研究了组织成员为应对环境变化而形成的适应性或适应能力,强调组织适应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社会化过程,只要组织成员的工作环境、要求和岗位发生变化,组织就有社会化的需求,而组织适应性也会随组织社会化而逐步形成。这一视角将组织收稿日期:2007Ο10Ο18(编号:70572047),江苏省农机局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编号:GXS06010),南京农业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观的组织适应性模型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观的组织适应力模型构建(编号:RCQD06-05)与仿真研究》作者简介:吕鸿江(1975-),女,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师;刘洪(1962-),男,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程明(1974-),男,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56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9卷第12期)以后,就必须不断学习和自我调适,以认同组织的目标和行为规范,适应组织的价值体系,从而融入并适应组织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美国学者Schein(1968)“”将社会化概念引入企业组织研究,探讨了员工适应组织环境的机理,“”首次提出了组织社会化的观点。他认为,“”组织社会化为企业了解员工如何从外部人发展成“”为内部人,如何传承组织文化和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过,这仅仅是组织社会化的早期含义,它主要指企业新员工如何适应组织环境变化。随着组织社会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也不断得到扩大。正如Chao等(1994)所言,当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发生工作上的变化(如轮岗、升职等)或者发生由环境导致的组织变革时,组织成员就必须进行再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角色和任务,而组织就会产生新的社会化要求。因此,组织社会化研究关注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正是这一连续不断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使得组织的适应能力与文化得以沉淀、积累下来。关于如何适应这个问题,社会学视角认为组织成员可通过了解组织角色,接受组织认同的价值观、能力并采取组织期望的行为来适应环境(Louis,1980)。这种适应是一种学习过程,是组织成员进入组织后获取有关信息并期待自己的行为能够符合组织及环境要求的一种调适(Fisher,1986),也是组织成员在组织中持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Fogarty,2000)。定成员,他们会涉及几乎全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学习。[1],,个体通过与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