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喜炎平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分析・儿科医学论文探讨喜炎平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I缶床应用及护理分析高丹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葫芦岛125000[摘要]目的探析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喜炎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正确护理患儿的方法。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3例,给予喜炎平治疗,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法;对照组73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同样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法。结果通过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护理,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97%,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及咳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结论喜炎平在临床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最好,在使用喜炎平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方式,对患儿的疾病治疗与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喜炎平;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a)・0100-0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常见的一种,是由于各种病原病毒、细菌导致的鼻腔、喉部和咽部急性感染,在儿科临床中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它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头疼等,如果延误治疗或者采用不当的方式治疗,就容易感染下行,引发肺炎、胸膜炎、心肌炎等病症,严重时会危及患儿的生命[1]。喜炎平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从穿心莲全叶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药理上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的作用。下面就2013年1月—2013年6月选取的146例患儿为硏究对象,喜炎平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同时探析正确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3例,男36例,女37例,年龄2~9岁,病程2~5d,体温高于38°C,其中咳嗽24例,咽部充血36例,扁桃体肿大40例,治疗前26例患儿WBCnl0xl09/L,19例患儿WBC<10xl09/L;对照组73例,男39例,女34例,年龄3-8岁,病程L5~5d,体温高于38°C,其中咳嗽21例,咽部充血33例,扁桃体肿大36例,治疗前24例患儿WBC>10xl09/L,21例患儿WBCvl0xl09/L。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入院患儿经诊断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标准:①急性起病,并且病程时间小于5d;②检测体温均高于38°C;③伴有咳嗽、流涕、头疼、咳痰及声音嘶哑等症状;④外周血的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在正常值的范围内。1.3治疗方法①实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静脉滴注5mg/(kg-d)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00mL,1次/d,3~5d为一个疗程,对于体温在38°C以上的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对咳痰、声音嘶哑患儿进行雾化治疗。②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9mg/(kg-d)加入5%的葡萄进行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对咳痰、声音糖溶液200mL,1次/d,3~5d为一个疗程,同样对体温在38°C以上的患儿1.4观察指标从治疗的临床疗效、是否产生不良反应、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的缓解时间及咽痛缓解的时间五方面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1.5疗效指标显效:治疗齐5d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齐5d患儿体温有所下降或者恢复正常z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3~5d患儿体温没有下降,流涕、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出现加重现象[2]。1.6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土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z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实验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对两组患儿选择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82,P<0.05L见表1。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7332(43.83)37(50.68)4(5.47)94.52对照组7328(38.35)26(35.61)19(26.02)73.972.2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