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抗日战争时期重要人物研究述评?1O6?史学月刊2008年第9期?学术综述?近十年抗日战争时期重要人物研究述评李仲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006)[关键词]抗El战争;重要人物研究摘要]近十年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更加客观,也更多层面,特别是在领袖人物的研究及其功过是非的问题上,或根据史料或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新观点.把人物的言行,思想脉络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发展结合起来,使得抗13战争重要人物的研究与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实际更加接近,也就使得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83—0214(2008)09—010616ReviewoftheResearchesonKeyFiguresduringAnti—JapaneseWarPeriodinRecent10YearsLIZhong—ming(InstituteofModernHistory.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ring100006,China)Keywords:Anti—JapaneseWarperiod;researchesonkeyfiguresAbstract:ResearchesonkeyfiguresduringtheAnti—JapaneseWar,especiallyontheleaders'Successandfailure,havemadegreatprogressinrecentyears,withmoreobjective,multiplelayers.Basedonhistoricalmaterials,somenewideashaveappeared,whichanalyzedthesefigures'words,deeds,andthinkingthread,accordingtOthechangeandde—accordancewiththelawofhistoricaldevelopment,andmoreconvincing.一研究概况1995年以来的研究.1995年以来,关于抗日战视,发表论文近900篇,着作近100部(大多为传记中部分涉及抗日战争时期传主的历史).着作方面影响较大的共产党人物如:《毛泽东传》(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周恩来传》(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刘少奇传》(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朱德传》(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张闻天传》(程中原着.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张闻天年谱》(张培森主编,上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陈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国民党人物如:《蒋介石全传》(上,下册,张宪文,方庆秋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杨天石着,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蒋介石评传》(上下册,[美]汪荣祖,李敖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杨奎松着,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震惊世界的一幕~一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李义彬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张学良年谱》(张友坤,钱进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汪精卫生平》(谭天河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其他人物如《宋庆龄全传》(陈廷一着,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裕仁天皇传》(上下册,程永明着,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下面主要从近十多年来的90余篇论文(及少量着作)中,对抗日战争时期重要人物研究的新观点,新史料加以概括综述.二共产党人物研究(一)毛泽东曾景忠研究,考察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地位确立和巩固的过程,指出: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洛(洛甫,即张闻天)——毛体制"形成;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明归国,对"洛一毛体制"挑战,毛泽东在党内确立了领导地位;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中共七大,毛泽东确立了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党内领导地位的提法,分析杨奎松将毛泽东发动的延安整风运动放在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毛泽东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反对"洋八股",中国人要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矛头是指向党内留苏人员;而毛尖锐批评地提出对俄国人的话"不可不听,又不可尽听",这与皖南事变前后中共与共产国际在对待国民王明在党内地位的下落,也与斯大林,季米特洛来在解释延安整风时说:"整风实际上是整苏联的风,是批判斯大林和第三国际的错误,但是关于斯大林和第三国际我们是一字未提."王也扬研究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变化,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具有政纲与政策两重的性质,其依据是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后进国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有创造也更灵活;但作为革命家,列宁和毛泽东都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