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许多中老年人练习者,特别是一些有相当拳龄的习拳者,他们的心理年龄明显比实际年龄小,有较强的调节情绪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患有慢性病而为了缓解病痛恢复健康而习练太极拳的人,习拳后生理性老化进程明显降低,外貌衰老和心理衰老的人群比例比普通人群明显降低。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被测者中有164人的生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占被测总人数的75.58%,生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的有5人,占2.3%,而22.12%的人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外貌特征衰老和心理衰老的趋势趋于缓和,其比例比普通人群明显低得多(表2)。表2习拳者的外貌特征变化外貌特征评估习拳人数占被调查人数%较年轻421936基本一致1436590趋衰老321475总计2171002.4老年人身高上的退行性变化脊柱渐进性弯曲度增加、脊椎骨扁平化及下肢骨弯曲、椎间盘萎缩性退变导致了老年人身高的减缩和降低,间接决定了人体出现衰老的进展速度与时间早晚,也是研究老年人健康状况与体质好坏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曾尔亢报道,我国处于40-60岁的男性平均有2--3cm的身高下降,占到了原有身高的1.4%;女性的身高下降比重达到了原有身高的1.83%,平均身高下降3.3cm。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分组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组,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在身高退行性的速度与幅度上都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表4)。2.5外貌特征与生理年龄的关系人体的组织衰老是自然法则,是不可抗拒的,或者说不可能消除生理性衰老的进程。但是可以通过积极锻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来达到推迟生理上的衰老的目的,延缓衰老进程,有效防止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一种心理上的老化感觉会在老年人的心里滋生,具体表现为信心指数和对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削弱,长此以往会加速精神的疲惫和身体的衰老。坚持习练太极拳或者其他日常健身可以很好地调节身心状态,保持手脚的灵活性,使生命力更加旺盛,获得愉悦的精神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表3习拳者的身高变化情况组别样本数所占人群百分比身高保持原值身高降低1-2cm身高降低>3cm平均降低值(cm)所有材料组217350252071105-11138男性组8532945530942-096112女性组132363650761111-126152<60岁组8047504375500-075126>60岁组137277433581460-137140健康组67403047771045-096113慢病组150326754671134-122147---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外貌年轻组4245244761714-081092外貌相当组14337065315702-098116外貌衰老组32125056263126-228208练习>10年组66318251521517-129170表4两种检测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r)及显著性检验量表组别医学年龄量表心理衰老量表心理状态P生理外貌P心理状态P生理外貌P男性组-0336<001-0451<0010720<001-0223<005女性组-0172<005-0392<001-0876<001-0330<001<60岁组-0211>005-0337<001-0855<001-0395<001>60岁组-0188<005-0431<001-0849<001-0246<001健康组-0031>005-0525<001-0812<001-0013>005慢病组-0223<001-0256<001-0869<001-0372<001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统计分析,评判人体外貌衰老和生理性衰老特征方面,孙氏心理衰老量表和医学年龄量表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表4)。孙氏量表在反映心理状态方面,与健康状况、老化程度及性别相关程度最为显著,而医学年龄量表在反映生理性衰老程度上,与健康状况、老化程度及性别相关程度最为显著,因此,完全可以将两量表用于鉴别一般人和健身人群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以评判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3.中老年人适合练习太极拳的原因太极拳的确是最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术,内外兼修,动静结合。所谓“内外兼修”,就是同时锻炼体魄和精神意志。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身体端正,动作顺遂,姿势自然。因此,习练太极拳不仅可以舒展筋骨,更可以锻炼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太极拳的内在意气,要求完全由心意指挥练拳时的架式动作和形态,不用力只用用意,动作柔和舒展。因此,习练太极是非消耗性运动,不仅可以舒展筋骨,同时还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和气血、治病健身、行气通经的效果。太极拳不仅在强身健体上对中老年人非常有效,在中老年人最重要的修身养性方面也是颇有效果呢。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