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芒硝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对比研究(四川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讨精制芒硝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诊治的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精制芒硝组、大蒜普通芒硝组和对照组,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在体温和血常规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缓解及脓肿变小所需时间方面,前两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降低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PV0.05)。结论: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方面,精制芒硝、大蒜加普通芒硝外敷联合抗生素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精制芒硝;大蒜;抗生素【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72-02急性阑尾炎在化脓、坏疽或穿孔后,约1%〜13%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形成了阑尾周围脓肿,即使消除炎症后,阑尾腔狭窄,复发率很高,而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周期较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经济负担均较重。因此,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目前显得尤为重要。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和分组选取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60例(均符合阑尾周围脓肿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6〜79岁,体温36.5°C〜39.6°C,阑尾B超示脓肿直径3.0〜11.5cm;治疗前血常规(WBC)为(10.6〜29.6×109/L);发病时间3〜12d,将其随机分为精制芒硝组(抗生素+精制芒硝外敷)、大蒜普通芒硝组(抗牛素+大蒜、芒硝外敷)和对照组(抗生素),三组腹痛腹胀均较明显且治疗前的性别、体温、年龄、脓肿大小、血象及就诊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V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抗牛素静脉滴注;精制芒硝组外敷药物取精制芒硝200g,将精制芒硝装袋外敷于患处,敷药范围要稍大于脓肿范围2〜3cm,并用胶布固定于皮肤上,外敷时间12h;大蒜普通芒硝组外敷药物取普通芒硝和大蒜各50g,先将大蒜去皮捣成糊状,与芒硝混匀,用3层无菌纱布将其包裹,制成囊袋状,然后用10层凡士林纱布外敷于患处,且凡士林纱布外敷范围大于阑尾周围脓肿包块直径约5cm,将配好的大蒜和芒硝外敷于患处,敷药范围要稍大于脓肿范围2〜3cm,并用胶布固定于皮肤上。控制外敷吋间为12h,观察外敷过程中有无明显不适、皮肤红肿、灼伤等情况。对于高烧、呕吐的患者,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1]。1.3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各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2•结果精制芒硝组的体温治疗前为(37.7±1.64)°C,白细胞数(17.4±3.6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8.6±13.78)%,脓肿大小(6.29±0.85)cm;治疗14d后体温为(36.5±0.34)°C,白细胞数(7.6±1.1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7.5±4.43)%,脓肿大小0;大蒜普通芒硝组的体温治疗前为(37.7±1.56)°C,白细胞数(17.4±3.6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8.6±12.68)%,脓肿大小(6.32±0.91)cm;治疗14d后体温为(36.6±0.38)°C,H细胞数(7.6±1.3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6.9±4.58)%,脓肿大小0;对照组的体温治疗前为(37.6±1.47)°C,白细胞数(17.4±3.5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8.4±12.71A)%,脓肿大小(6.35±0.75)cm;治疗14d后体温为(36.5±0.35)°C,白细胞数(7・8±1.32A)×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7.4±5.44)%,脓肿大小(1.3±0.25)cm。精制芒硝组腹痛缓解时间为(3.5±1.13)d,腹胀缓解时间(3.0±l.ll)d,住院时间(7.5±1.57)d,治疗费用(2350±232.62)元;大蒜普通芒硝组腹痛缓解时间为(3.5±1.15)d,腹胀缓解时间(3.0±1.14)d,住院时间(7.6±1.48)d,治疗费用(2200±234.52)元;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为(6.2±1.27)d,腹胀缓解时间(5.1±1.23)d,住院时间(10.3±2.12)d,治疗费用(2805±251.46)元。前两组在体温、腹痛腹胀缓解,脓肿变小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