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活性物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研究(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重庆405400)【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经气管注入固尔舒,比较两组患儿氧合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MAPmax.高浓度02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有效指数高于对照组,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o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功能及呼吸功能,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161-02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往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案为对症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明确致病原因,家属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已排除原发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者、先心病患---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儿。其中男35例,女25例,胎龄36〜41周,平均(38・9±2.5)周,平均出生质量(2469±125)g,症状出现时间9〜14h,平均(11.6±2.7)h,原发疾病中肺炎22例,窒息25例,败血症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5例,其中剖宫产31例,自然顺产2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CPAP-1型氧疗仪对患儿进行经鼻孔正压氧通气,氧流量设置为4L/min,气道压力控制在0.5〜O.SkPa,患儿同期型补液以及抗生素治疗,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机械通气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且开放式,选用BIPAP联合PEEP、PSV模式通气,呼吸频率为17次/min,氧浓度控制为62%,潮气量控制在6.2〜8.2ml/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选用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固尔舒,国药准字为H2030598,每次应用100mg/kg,药液加热至36.5°C后经气管插管滴入呼吸道,同吋予以正压给氧,滴药完成后4〜5min进行呼吸机给氧,后7〜9h保持平卧位,并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参数。两组患儿共治疗7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级一般临床指标。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参数及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吋间、机械通气吋间。1.4统计学处理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V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呼吸机相关参数比较观察组呼吸机参数中MAPmax、高浓度02持续吋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有效指数高于对照组,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2住院吋间、通气吋间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颅内出血1例(3.33%),对照组并发气胸2例,肺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3±2.5)d,通气时间(82.7±16.5)h,对照组住院时间(12・0±4.3),通气时间(105.0±13.9)h,观察组患儿通气吋间与住院吋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V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参数中MAPmax>高浓度02持续吋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有效指数高于对照组,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