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英文版海军护航报道分析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本文选取我国军事外宣媒体――中国军网英文版,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护航一年来(2008年12月26日~2009年12月26日)发布的报道,由此得出媒体建构下的中国军队对外形象。样本分析1.报道数量与时段分布中国军网英文版在样本时间段内共发布相关文章106篇。从时间分布上看,报道相对持续,总体上呈现“前多后少”的特点。在护航前期(2008年12月~2009年4月),集中火力对护航的意义、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铺陈渲染,对首批护航编队的行动进行了详细报道。后期,随着第二、三、四批护航舰队驶入亚丁湾,护航行动进入常态化,整个事件的新闻价值明显降低,媒体的报道量相应减少。在样本时间段内还出现了两次报道高潮。第一次是在2008年12月~2009年1月。这组报道重点宣扬中国海军护航行动师出有名、合理合法,有效地为中国海军出兵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提供法理依据。同时,以首批海军舰艇编队出征为重点,通过设置誓师动员、综合演练、护航商船等具体议题,展现海军官兵的精神风貌和护航编队的行动能力。这组宣传有效回应了西方媒体重提的“中国威胁论”。第二次报道高潮出现在2009年4月。当月,第二批护航编队与首批编队实现接替轮换,这是护航行动中的重要事件。此外,4月23日举行的海上阅兵式使中国海军再次成为世界的聚焦点,媒体借机增加对中国海军护航行动的报道量,将护航事件置于国际舆论场,提高媒体关注度。2.报道体裁中国军网英文版的护航报道以消息为主。其中,既有提供简单新闻事实的短消息,满足受众对护航编队海上行程、编队轮换、停靠补给、任务执行等即时性信息的需求,也有深度报道的长消息,多角度报道海军护航商船、官兵舰上活动、与外军海上交流等重要活动。通讯中大多为记者采写的见闻手记,既有对海军编队援救外国船只、开展联合军演、处置突发事件、直升机警戒巡逻等场景的特写,也有对舰上官兵战斗演练、文体活动等的描写。另有一部分是对海军领导、专家学者的访谈和对护航官兵的采访。评论数量较少,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与其他形式的报道相配合,起到了释疑增信、引导舆论的作用。3.报道内容笔者将护航报道的对象分为6类:A类为中国政府和军方;B类为海军护航舰艇编队;C类为海军护航官兵;D类为护航行动的意义和价值;E类为外界反应和评价;F类为海盗活动等,统计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媒体对于海军护航行动的报道角度较为全面,为受众展示了一幅护航的全景画面。其中,关于海军护航舰艇编队各类活动的B类报道数量最多,这类报道中既有关于护航编队船只性能、护航任务、护航方式等的介绍性信息,也有关于护航编队演习训练、补给访港、保护救援商船等动态信息,报道面较广。此外,报道数量相对较多的是D类和E类报道。这两类报道侧重于传达观点性、意见性的信息。研究发现,这些报道均为正面报道,向受众传达的信息是:中国海军的护航行动是合理合法行为,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因此护航行动受到国内外普遍认可和欢迎。A类、F类报道数量较少。A类报道主要内容是官方表达意图、态度、决定等。F类报道为海盗活动情况。这两类报道作为中国军舰护航行动的背景,既需要有所交代,又无需浓墨重彩,体现出外宣媒体对于报道内容的分寸把握。C类报道主要内容是反映护航官兵在舰上的生活训练和精神风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人”的稿件在对外英文报道中并不多见。4.关键词和基调中国军网英文版的报道中,描述中国海军护航行动意义与价值的关键词是“FirstTime”(首次)、“Historic”(历史性的)、“Responsible”(负责任)、“Significance”(重要意义)等,这些词语强调海外护航对于中国海军的重要意义与价值。“UnitedNationsResolutions”(联合国决议)、“InternationalLaws”(国际法)、“InternationalObligation”(国际义务)、“InternationalHumanitarianMission”(国---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际人道主义任务)等词,强调中国海军护航行动是履行国际义务的合理合法行为。在表达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