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两种不同静脉穿刺采血进针角度方法的分析王芬(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兴225400)【摘要】目的静脉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技术,采用不同角度进针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疼痛,减少血管损伤,最大限度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血流速度,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献血者疼痛,保留献血者,建立低危献血者队伍,节约成木和提高工作效率。【关键词】血站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069-02随着无偿献血法的颁布与实施,献血已成为每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釆血站医务人员,尽量减少献血者采血时的疼痛,消除献血恐惧,做到顺利釆血十分重要。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临床最基础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也是血站采血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基木的操作技术[1]。以往静脉穿刺釆血研究多在临床,而血站血液釆集有其特殊性,所需仪器设备和面对人群与临床有区别,木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更适合血站采血人员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研究不同的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穿刺成功率和流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血流速度,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献血者疼痛,保留献血者,建立低危献血者队伍,节约成木和提高工作效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11-2013-9的献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献血者的静脉充盈,有弹性,为了保证研究结果有可比性,木研究过程中选择的静脉都为正中静脉。为了确保所选对象的随机性,按梅花间竹的方法选出观察组100例,其中势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18岁~43岁,首次献血为85例,重复献血为15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76例八女性24例,年龄18岁~54岁,首次献血为80例,重复献血为20例。材料、设备:南格尔一次性塑料采血袋(以下简称采血袋),BMS-BCS全自动采血仪(以下简称采血仪)。1.2方法观察组加大进针角度,用45°角进行静脉穿刺,采血方法为用安尔碘III型消毒液,以静脉穿刺点为中心,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顺吋针旋转涂擦,消毒面积不少于6cm×8cm?^毒完毕后立刻拔开采血针帽,迅速、准确以45°角刺入静脉(拔开针帽3S内),固定针头位置,按“STAR”键开始采血,在穿刺处贴上创可贴,嘱咐献血者进行握拳动作。对照组用传统30°角进行静脉穿刺,消毒操作方法同观察组。1.3评价指标1.3.1疼痛程度根据国际上常用的MeGill疼痛问答法,将疼痛分为5级:0级为无痛」级有痛感但不严重,2级疼痛轻微患者不舒适,3疼痛患者痛苦,4级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级剧痛。将疼痛程度制成尺度表格,于静脉穿刺后询问献血者后如实填写。1.3.2穿刺成功判定按进针一次(即一次进针或退针后不再往前进针)即可顺利采血,视为成功,否则视为失败。1.3.3计算采血流速每位献血者采血完毕后,采血仪将显示献血量和献血所用时间,可以计算流速二采血量/采血所用吋间。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种采血方法献血者疼痛程度情况两种采血方法,观察组研究对象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064,P<0.05)o2.2两种采血方法穿刺成功情况比较两种采血方法,观察组进针一次成功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5,P>;0.05)o2.3两种采血方法血流平均速度两种采血方法,观察组血流平均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二2.5901,P<0.05)o3讨论3.1皮肤的血管及神经分布皮肤血管非常丰富,可储纳人体血液总量的1/5,由身体内部分布到皮下组织的血管较粗,到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的分支较细。临床上静脉穿刺吋,选择的血管多在皮下组织,次之在真皮层。皮肤的神经分布特别丰富,既有感觉神经纤维,又有运动神经纤维。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真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200个,因此静脉穿刺吋患者对疼痛非常敏感。3.2静脉穿刺引起疼痛的机理皮肤痛始于躯体皮肤或浅表组织,具有两种疼痛感受成分,即在伤害性刺激时,先出现刺痛(又称第1感觉、快痛、锐痛),约Is后移行为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