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对晚期大肠癌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研究韦惠章【摘要】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晚期大肠癌伊立替康(CPT-11)化疗所致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60例IV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双歧杆菌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肿瘤缓解率为43.33%,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迟发性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O.05);观察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23.33%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O.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为(2.83士0.4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5士0.6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O.01)。结论双歧杆菌可有效缓解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CPT-11化疗所致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双歧杆菌;伊立替康;腹泻;大肠癌DOI:10.14163/jki.11-5547/r.2017.15.072大肠癌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高发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均有一定的关联。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常采取姑息化疗方法,CPT-11是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发生迟发性腹泻的几率较高,由于频繁性的腹泻需要减少化疗剂量甚至中断化疗治疗,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减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是临床工作者一直探寻的问题。本文采用双歧杆菌来预防CPT-11所致腹泻反应,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科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IV期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仃例,女13例;年龄40〜70岁,中位年龄62岁;结肠癌15例,直肠癌1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69岁,中位年龄61岁;结肠癌18例,直肠癌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常规采取姑息化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即:CPT-11180mg/m2,i.v.gtt.,d1;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2,i.v.gtt,d1;5■氟尿卩密喘(5・FU)400mg/m2,i.v.gtt.,d1;5-FU2g/m2,i.v.gtt.,46ho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即增加双歧杆菌630mg,p.o.,b.i.d.,〜14。每3周为1个疗程。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化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对比分析两组肿瘤缓解率、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及腹泻持续时间。疗效评价采用膝瘤6W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缓解率二(CR+PR+SD)/总例数X100%。迟发性腹泻的诊断标准:gfflCPT-1124h以后发生的腹泻,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0〜IV度。0度为无腹泻;I度为排芝3次Id;II度为排惡6次/d,>10次/d,且严重脱水需输液席。1.4统计学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爨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辍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结果2.1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辍观察组肿瘤缓解率为43.33%,对照组肿瘤缓解率为40.00%,两组肿瘤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x2二0.069,P=0.793>0.05)。见表1。且伴有腹痛;III度为排詹9次/d,且腹痛加重;IV度为排便2.2两组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和腹泻持续时间辍迟发性腹泻:观察组:0度23例、I度3例、II度3例、III度1例、IV度0例,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23.33%(7/30);对照组:0度14例、I度4例、II度6例、III度6例、IV度3例,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53.33%(16/30);观察组迟发性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O.05);观察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711,P=0.017<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为(2.83±0.4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5±0.6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65,P=0.000<0.01)o3讨论化疗相关性腹泻口]是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轻者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重者可因严重脱水、循环衰竭而死亡,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更是雪上加霜。晚期大肠癌患者多采用内科治疗方案,以FOLFIRI方案化疗为主,CPT-11联合联合氟尿喀喘、亚叶酸钙是治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