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Meta分析乙型肝炎与肺结核和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占全球导致死亡的第10位。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9.75%,约为「2亿人,占全球的1/3;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1-3]o然而,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拉米夫定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核昔类似物,但其不足之处是容易引起HBV病毒发生变异,产生耐药性[4]o替比夫定是继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后又一种新的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核昔类药物,体内外试验均证实其具有快速、强效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且无致癌、致畸及致突变性,对妊娠影响小[5]。在《亚太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替比夫定被推荐为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一线用药和阻断母婴传播用药。本研究旨在以拉米夫定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科技期刊(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包括Telbivudine、Lamivudine、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chronichepatitisB;中文检索词包括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随机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检索2013年12月1日以前公开发表的英文和中文文献。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同时符合以下所有条件的文献:①研究对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至少6个月持续HBsAg阳性血1清HBVDNA呈阳性,6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②干预措施:研究组单用替比夫定,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③结局指标:ALT复常率.血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应答;④研究类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排除存在下列任何情况的研究:①研究对象:同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X丙型肝炎病毒(HCVX丁型肝炎病毒(HDV)者;其他肝病如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或肝癌以及肝移植患者;失代偿性肝病者(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②研究类型:综述、短篇报道、自身对照试验。1.3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并对选出文献进行Jadad评分[6]。①随机实验;②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③双盲实验;④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法;⑤描述了撤除或退出的数目和理由。每点1分,总分≥3分为高质量文献。1.4统计学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Manager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疗效分析统计量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记录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l);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并绘制森林图,当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纳入文献信息提取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4篇,中文文献13篇。经筛选和评分后,共纳入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7-11],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3篇,Jadad评分均≥3分,文献质量较高。剔除文献的原因包括还符合纳入排除标准Jadad评分<3分以及重复的文献。纳入的文献基本情况见表1。2.2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2.2.1ALT复常率ALT复常定义为血清中ALT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即<40U/Lo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的5项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29),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74.2%)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63.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9-1.23,P<0.01),见图1o2.2.2血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定义为血清PCR法检测HBVDNA<300拷贝/mL或者&t;500拷贝/mL。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的5项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86),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例(63.7%)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42.9%),并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R二1.49,95%CI:1.36-1.63,P<0.001),见图2。2.2.3HBeAg转阴率HBeAg转阴定义为血清中HBeAg消失。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的4项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二0.41),因此采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