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王爱玲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GPS-RTK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地籍测绘及其有关技术指标作了论述,并结合某城区地籍测量工程中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实例,归纳了其作业过程,从而为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关键词:GPS-RTK测量技术;地籍测绘;数据;精度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GPS-RTKmeasurementmethodintroducesthecadastralsurveyingandmapping,andtherelevanttechnicalindicatorsarediscussed,combinedwithsomeurbancadastralsurveyingengineeringapplicationexamplesofGPS-RTKmeasurementtechnology,analyzesitsworkingprocess,soastolayafoundationofcadastralmanagement.Keywords:GPS-RTKmeasurementtechnologytoCadastralSurveyingandmapping;data;accuracy;中圖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1前言GPS-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是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实时RTK效率高,可以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彻底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近年来,随着接收设备价格的逐步降低,该技术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必将逐步成为外业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2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2.1RTK的基本原理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将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时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至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精度指标等。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的观测模型为:因轨道误差、钟差、电离层及对流层折射的影响,在实际数据处理中,通常用双差观测值方程来解算,在定位前需确定整周模糊度,这一过程称为动态定位的“初始化”(OnTheFly即OTF)。实现OTF的方法有多种,美国天宝导航有限公司的做法是:采用伪距和相位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伪距求出整周模糊度的搜索范围,再用相位组合和后继观测历元解算和精化,利用伪距估计初始位置和搜索空间,快速确定精确的初始位置。2.2RTK的测量方法(1)“键入参数”法。将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手簿中,进行转换,或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该方法须在已知点上架设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观测另外~至两个已知点,进行校核以防止参数或者坐标输错。再将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必要的数据输入GPS控制手簿,另设置一台或几台GPS接收机为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的要求,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接受后,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将同时存储到手簿中。(2)“无投影/无转换”法。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一84坐标,其后,利用观测已知点的WGS一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不一定要安置在已知点上,但根据不同的转换方法,需要观测一定数量的已知点(通常是3个以上),然后采用工地校正功能,算出基准站的真实坐标,并与三参数作比较,差值不大时,可以继续观测其余的控制点,从而得到正确坐标。3地籍测绘及其有关技术指标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