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年第4期第19卷综述作者:张富军邓小明•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上海200433关键词:罗哌卡I大I;布比卡]大I;甲哌卡因;局部麻醉药;药物动力学[摘要]罗哌卡因(ropivacaine,RP)是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近年来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RP皮下浸润麻醉作用吋I'可较同浓度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长2〜3倍。而在神经阻滞麻醉中,低浓度吋产生高度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但运动阻滞吋效不如BP。健康志愿者的C1为(0.82±0.16)L-min-lo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为(94±1)%,稳态分布容积(Vss)为(59±7)L,终末T(1)/(2)为(111±62)min。RP主要经肝脏代谢。RP是开放的K+通道阻滞剂和神经元L型Ca2+通道阻滞剂。临床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阻滞,麻醉效果良好。[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69(2000)04-0317-03罗哌卡因(ropivacaine,RP)是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局麻药),化学名为一水合1-内基2,6’-PPX(1-propyl-2z,6’-pipecoloxylididehydrochloride),是纯左旋(S)-对映异构体。RP在六氢毗唳的氮原子上是连一丙基,而甲哌卡因(mepivacaine,MP)、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分别为甲基、丁基。且后两者为等比混旋异构混合物。近年來人们对RP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且已较广泛地应用丁•临床。本文就RP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实验研究1药效学RP的pKa为&1,分配系数为2.9o局部浸润麻醉作用吋间较同浓度BP长2〜3倍[1],加肾上腺素后2药作用时间均相应延长,并且可以减少血流50%,这有利于减少手术创面出血。低浓度(25〜5()umol-L-1)RP对离体神经干(迷走神经和嗝神经)A6和C纤维的阻滞效果优于同浓度BP[2];较高浓度(100,150,200nmol・L・l)时,BP阻滞A纤维比RP强16%,而阻滞C纤维的效果和似。RP脂溶性低于BP,说明莫穿透髓鞘速率减慢,低浓度时产生高度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这为临床提供了能够进行镇痛而运动阻滞乂小的令利条件。RP阻滞的起效和持效时间短于同浓度的BP。在豚鼠、人鼠、犬以及人类硬膜外和腰麻中,RP和BP的感觉阻滞是等效的,但RP的运动阻滞时效不如BP[1]。鞘内注射时,0.5%RP可使脊髓血流可逆性短暂轻度下降,2%RP则需20〜40min后脊髓血流恢复至止常水平,因而可用于脊髓麻醉。RP对软膜的血管收缩呈剂量相关性增强,育亨宾(yohimbine)不能阻断这种作用[3],说明有直接缩血管作用。2药物动力学犬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4],鼬RP(3.0mg-kg-1)与BP(3.4mg«kg・l)后的平均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41.1±8.2)mL•min-l.kg-1,(32.3±4.8)mL•min-l.kg-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硕膜外注药的约物动力学2药也相同,但RP的动脉血约浓度峰值(Cmax)较BP高,加用肾上腺素不影响Cmax,这与人体结果相同。用11C标记发现其体内分布[5]规律为先心肺后忖骼肌。健康志愿者[6]静LRPZ后的Cl(0.82±0.16儿-min-1高于BP(0.58L・min-l)oRP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为(94±1)%,H稳态分布容积(Vss)为(59±7)L(BP为73L),终末T(1)/(2)为(lll±62)min,低于BP。RP的Cl比BP高有利于减轻全身毒性。在术后镇痛研究中发现总血药浓度升高,而游离RP变化小。RP主要在肝脏代谢[7],彳到1%经肾原形排泄。经肝微粒体CYP1A和CYP3A酶作用,RP的主要代谢物为3・OH・RP,其他还H4-OH-RP,3-OH-PPX,N-去烷基化PPX,2-OH-甲基-PPX。代谢物PPX缓慢经肾排除。3毒性作用局麻药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结论是肯定的。所有局麻药对心肌动作电位的最人上升速率(Vmax)均抑制。Valenzuela等[8]应川膜片钳技术发现RP是开放的K+通道阻滞剂,阻滞位点在离子通道的内口,当RP与阻滞位点解离后通道才能关闭。Hirota[9]证实局麻药包括RP均作用于神经元L■型Ca2+通道二氢毗叹结合位点,此位点参与了局麻药的作用机制和心脏毒性机制。RP抑制豚鼠心脏乳头肌Vmax的作用介于BP(最高)和利多卡因(lidocaine,LD,最低)之间,阻滞消退与BP—样。心脏电生理毒性比率LD:RP:BP为1:6.7:15[10]。在离体兔心脏灌注中发现BP较RP的心脏毒性人,易致严重心律失常,而LD则无心律失常。RP心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