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1余常兵1,孙建好2,李隆11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2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E-mail:摘要:论文研究了蚕豆、大豆和小麦在两个氮水平下与玉米间作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对蚕豆生长和养分吸收无明显影响;间作对大豆前期生长有益,但玉米旺盛生长后抑制了大豆的生长和养分吸收;间作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明显的促...
海藻作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概况精品[文章编号1017-7405(2003)01-0028-05综述海藻作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概况吴光斌,吴永沛(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海藻作物生长调节剂以天然海藻提取物为核心,具有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结构等特点.综述了海藻作物生长调节剂的生化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关键词]海藻;作物生长调节剂;海藻肥[中图分类号S142[文献标识码A0引言...
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乂中作薯[2014]07号国薯产研[2014]18号关于参加第六届R中韩甘薯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由日本农业与食品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日中韩国际甘薯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11月在日本召开。根据与日韩相关科学家沟通结果,为方便相关专家与会,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将负责协调相关事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14年11月28-3...
[]100123601(2010042023620127204南充市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控对策杜晓宇1,彭昌家2,刘建国3,陈谦4,王正跃5,张昭6(1.四川省南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南充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植保植检站,四川南充637000;3.四川省营山县植保植检站,四川营山637700;4.四川省南部县植保植检站,四川南部637300;5.四川省高坪区植保植检站,四川高坪637100;6.四川省南充市农业局科教科,四川南充637000[摘要]以《四川省植保...
关于合同中提交定作物规定1、提交期限问题:在约定定作物提取日期时应注意计算定作人必要的途中时间;2、提前或延期提交问题:合同中应规定若是定作人或者承揽人要求提前或延期提交定作物,应当在事先与对方达成协议,并按协议执行。[2]6防范欺诈编辑签订合同时都有被欺诈的风险,合同欺诈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承揽合同也不例外,因此在签订承揽合同时应注意下列几点,以防欺诈:1、严格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实际履约能力首先要判断有无该...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198-1205ScientiaAgriculturaSinica双季稻田改制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曾希柏1,孙楠2,高菊生2,王伯仁2,李莲芳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目的】探讨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改制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灌溉条件较差稻田种植制度的改革提供有效模...
新闻翻译三则:转基因作物在欧洲的不幸遭遇行动比语言更响亮翻译:半解一知半解时间:2011年8月18日序:为什么绝大部分欧洲人会抵制转基因呢?一是因为欧洲人受到过几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打击,知道食品安全马虎不得,二是因为欧洲有独立的科学家做过转基因的安全与毒害实验,结果发现转基因有巨大的毒害。所以,尽管美国政府和转基因财团对欧洲一直保持高压,但其转基因作物之门开了一条缝以后又关上了,现在是全欧洲禁止种植转基...
《作物》投稿+用户名期刊名称:作物杂志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农作物产品参数:主管单位:中国科协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出版地方:北京快捷分类:农业国际刊号:1001-7283国内刊号:11-1808/S邮发代号:82-220创刊时间:1985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作物杂志社简介《作物》(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
实习三十字花科园艺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及蕾期授粉方法一、目的学习自交不亲和性测定和蕾期授粉方法,为选育自交不亲和系奠定基础。二、说明十字花科园艺作物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这类园艺作物在花期用同一植株上花粉授粉结籽很少,这种特性称为“自交不亲和性”;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株选育成一个系统,也就是在同一系统内,各植株间授粉也结籽很少,而系统间交配则能正常结实,这样的...
开心农场各种作物成长图白萝卜:胡萝卜:玉米:土豆:茄子:番茄:红玫瑰:豌豆:辣椒:南瓜:草莓:苹果:西瓜:香蕉:桃子:橙子:葡萄:石榴:柚子:菠萝:椰子:葫芦:火龙果:樱桃:荔枝:木瓜:杨桃:柠檬:杨梅:现在开始是神秘的隐藏作物:小雏菊::天香百合:非洲菊:薰衣草:马蹄莲:爱心果:
粉煤灰对土壤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汪海珍徐建民谢正苗俞劲炎摘要:粉煤灰施用量控制在60~600t/hm2,不会造成土壤、粮食的污染,且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有利于养分的转化。粉煤灰磁化后,1.5~7.5t/hm2的施用量即可达到最佳的改土增产效果。本文在分析粉煤灰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讨论了粉煤灰对土壤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降低粉煤灰中有害物质对土壤和作物不利影响的农用技术。关键词:粉煤灰;土壤;作物:...
目前,农业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定量地研究生命现象的阶段。但在18世纪以前,农牧学还不过是家传口授的诀窍或零星记载的技艺总结,直到19世纪,由于生物学和化学的发展,农牧学才成为一门经验学科。本世纪以来,随着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尤其是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生化学、生物数学等现代学科向农牧学的渗透,使农业科学成为既有广阔的科学基础,又有较浓厚经验色彩的技术科学门类。在农业科学的这一发展过程中,数学方法和...
开心农场各种作物成长图白萝卜:胡萝卜:玉米:土豆:茄子:番茄:红玫瑰:豌豆:辣椒:南瓜:草莓:苹果:西瓜:香蕉:桃子:橙子:葡萄:石榴:柚子:菠萝:椰子:葫芦:火龙果:樱桃:荔枝:木瓜:杨桃:柠檬:杨梅:现在开始是神秘的隐藏作物:小雏菊::天香百合:非洲菊:薰衣草:马蹄莲:爱心果: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灌区典型作物棉花灌溉试验【摘要】叶尔羌河流域灌区为新疆第一大灌区,属全国第四大灌区,目前灌区大部分农民对原有的灌溉方式没有大的改变,仍然认为叶尔羌河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盲目用水,土地次生盐渍化等。过量灌溉的状况仍然存在,浪费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农业灌溉仍袭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不明显。本文通过对灌区农业生产灌溉的实际调查及主要农作物的灌溉试验,对...
学校代码:10466本科生学号:11071030442011届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生课程论文谈现代作物种植特点及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学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名称作物学通论本科生李闯任课教师李伶俐完成时间2013年6月1日中国河南郑州谈现代作物种植特点及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摘要现代作物种植要求应用优良的作物品种,科学利用土地、种子、肥料、水利、耕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将无机...
肥料中各种养分的作用以及对作物的影响(一)氮1、作用根系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一部分有机态氮,如尿素。○1氮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而这三者又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作用。因此,氮被称为生命的元素。○2酶以及许多辅酶和辅基如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态)、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态)、FAD(核黄素腺嘌呤核苷酸)等的构成...
植物营养学专业优秀论文种稻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中作物产量、氮肥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关键词:旱作水稻稻麦轮作氮素利用土壤肥力作物产量栽培方式摘要:本试验通过在江苏省盐城市农科院试验场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栽培、覆盖薄膜旱作栽培、覆盖秸秆旱作栽培和裸地旱作等不同栽培方式下,稻麦轮作系统中作物生物学特征,氮肥利用率差异,土壤矿质氮动态变化,旨在阐明水稻栽培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
冬至大棚果菜类作物施肥漫谈12月22日将进入冬至,冬至节气俗称“冬节”,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称“日短”,而对于南半球冬至这天是全年白昼最长的时日。冬至过后,太阳又渐渐地向北回归线转移,使北半球的白昼渐渐地加长。天文学称“冬至”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此后天气严寒进入数九寒天。冬至是日交九,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装手,三九四九...
谈谈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摘要: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如何改良土壤更好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是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程度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关键词: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关系:s154.4文献标识码:a:1674-0432(2012)-09-0108-11土壤水分1.1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常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历史上传入中国的作物自从中华文明诞生以来,中华民族就与其他民族有着长时间、大规模的交流互动,在中华文明的许多成果传入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文明的很多成果也传入中国。当然,最有名的就是葡萄(蒲桃)和葡萄酒,我们有一次讲座就以“葡萄美酒夜光杯”为题目。葡萄中国普称蒲桃,它的原产地可能是高加索山脉,西亚、中亚这一带,直到现在北纬40度一线是世界上主要的葡萄产区,中国也是一样,中国自古有野生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