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祖国统一”的相关文档,共75条
  •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导入:刚才大家看到的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晚会上,四大天王共同演绎的“始终有你”,群星聚首,他们用歌声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十周年安定繁荣的自豪以及对祖国母亲的深切热爱。1997香港回归,那么香港又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的呢?让我们先回到昨天,去追溯香港问题的由来。一、昨天——问题由来师:我们先记忆热身一下,你还记得香港问题的由来吗?生: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鸦片战争后中国被...

    281.5 KB
  •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课标分解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回归。难点:“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正确认识台湾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基础深探究】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1、目的为早日解决___________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理论的形成(1)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22.5 KB
  •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B)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老师评价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B)【使用说明】1、课前自主学习要认真梳理知识,记住其中重点。预习不会的知识点同组内合作解决,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写出疑问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解决。2、合作探究和达标检测内容在课堂完成,就疑难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不赞同课前做完。3、板书展示注意工整规范,语言展示注意声音洪亮条理清楚,点评要客观。【学习目标】紧扣目标方向明确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

    78.5 KB
  •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A)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老师评价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A)【使用说明】1、课前自主学习要认真梳理知识,记住其中重点。预习不会的知识点同组内合作解决,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写出疑问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解决。2、合作探究和达标检测内容在课堂完成,就疑难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不赞同课前做完。3、板书展示注意工整规范,语言展示注意声音洪亮条理清楚,点评要客观。【学习目标】紧扣目标方向明确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

    574.5 KB
  •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前预习案】【复习目标】本课学习主要了解“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成功实践及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形成过程(1)50年代最初提出:(2)1981年具体阐述:(3)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4)1982年宪法保证(5)1984年成为指导方针2、运用(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的条件:①②③(2)香港回归:①1984.12②1997.7.1同日(3)香港回归的意义①香...

    24.5 KB
  •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详案

    【课程名称】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一国两制”?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成功的历史意义。重点学习还没有回归的台湾问题以及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过程和方法: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为什么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澳门,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播放歌...

    22.5 KB
  •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标准—指导篇】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自主学习—预习篇】[基础知识落实]1、19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设想。1981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___”。19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1982年,写入宪法第31条,使“_________”有了宪...

    34 KB
  •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导航]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分解课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2、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4、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

    46.5 KB
  •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优)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难点】学习重点:“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形成,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学习难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课前预习案】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形成过程:1、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设想---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物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以派人参加中央政府。2、...

    62.5 KB
  •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联系...

    31 KB
  •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主备:李海霞审核:王恩华2013090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知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知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重复记忆】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问题1:什么是“一国两制”?归纳“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

    51.5 KB
  • 第12讲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12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选择题1.有的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结构。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C.统一后允许台湾保留军队D.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

    341.5 KB
  •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14 KB
  •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1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王莲华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特色”即是“一国两制”,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

    25.5 KB
  •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制作:张使用:2014-5-21【课程标准】1.简述“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2.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知识梳理】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一)香港问题的由来1、2、3、(二)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并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在其他帝国主义列强...

    338.5 KB
  • 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培训教材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标准】1.简述“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2.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难点: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自主学习】一﹑统一之源: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由来: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割占...

    28.88 KB
  • 专题三中国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三中国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重点精华】一、各朝代的民族关系(一)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1.秦与匈奴:蒙恬收河套;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2.汉与匈奴:白登之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东汉时,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3.汉与西域:(1)张骞通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

    396.5 KB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详案)瑞安市第五中学虞文林■教材分析:专题分析:本专题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专题的主线之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它们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专题的主线之二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

    183.5 KB
  • 历史单元卷5.现代中国政治制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1651167123575050100150200250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邀人数5.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必修1第六、七单元)一、选择题:满分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这里“特殊的民主方式”不包括()A...

    637.5 KB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跟踪练

    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乐山调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依据材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

    188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