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导航]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分解课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2、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4、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
孙中山先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思想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充分体现了一位真正爱国主义者的伟大情怀。孙中山先生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背景材料材料一: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12月16日电(记者李寒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二、命题角度1.为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什么制度?(1)民...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课标解读】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掌握港澳问题解决的基本史实;概括海峡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两岸和平、发展、交流是中华民族的心愿。【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目的:为早日解决...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详案)瑞安市第五中学虞文林■教材分析:专题分析:本专题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专题的主线之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它们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专题的主线之二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
1.新中国的诞生(1)历史条件:①l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开始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设想。②以三大战役为主的战略决战胜利大大提前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进程。③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2)成立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①时间、地点:l949年9月,北平。②内容:a.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导语:主要讨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主线是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知识回顾:1)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原始民主制,禅让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②奴隶制社会: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对应井田制);③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孙双武[课标要求]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7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耍性和艰巨性。(3)列举屮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
复习导学案年级:八课时:1课型:复习主备人:李丽日期:课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2)教学内容个性笔记学习目标:一.会知识梳理。(重点)二、会找对信息答出正确答案。(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况:中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的关系。民族格局:以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2.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现状:全国已建成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在自治州自...
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第一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主要介绍“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内涵。第二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讲述了中英、中葡先后通过多轮谈判,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相继实现了回归。第三目“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二节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概述新中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13年考试说明要求: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
专题三中国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重点精华】一、各朝代的民族关系(一)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1.秦与匈奴:蒙恬收河套;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2.汉与匈奴:白登之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东汉时,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3.汉与西域:(1)张骞通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2、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
范文:关于台海局势祖国统一XX年,台海局势日益紧张。由陈水扁等人一手策划的、旨在搞“台独”的“320公投”遭到失败后,台湾当局陈水扁等人仍全然不顾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民意,5月20日举行了所谓的“总统就职演说”。在“就职演说”中,陈水扁仍然拒不承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通篇充满了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意涵,这表明他并未放弃“台独”的立场,也没有真正表现出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正是由于台湾当权者...
高三历史测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主备人:张莹雪审核人:历史组主任签字:耿居新【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预习导学案一.完成《非常学案----课前新知导学》二.知道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三.预习自测1、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2.“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家的...
知识点三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导航]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分解课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2、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4、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