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王梦蛟任海涛摘要:本文简单阐释了庄子所提倡的“至德之世”,并从积极的方面指出了这种理想社会的设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完善自我。关键词:庄子;至德之世;启示:I206;B223.5文献标识码:A:1671-864X(2016)09-0153-01庄子从老子那里继承了复朴思想,把人们无拘无束、蒙昧无欲纯真生活的旷古时期作为他理想的道德社会,他认为这种社会合于大道,与人性的自然之...
度势之庄子:自由逍遥,大胆突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人有喜事时,会非常高兴,人们会聚众庆祝;当家中有不好的事,或者朋友家中有丧事时,人们的心情大部分应该是非常沉重的,这种情况自古代延续到现在仍旧存...
从大禹、老子、庄子、舍利佛玄奘都是一个人从水悦星来的智慧长老也在地球上透过生生世世的轮回,扮演过许多不同的角色、化身成为无数的众生,到处去寻找水悦星族人、唤醒人类。他曾经是中国远古的大禹,大禹治水正是他在中国留下的政绩,因为他非常懂得水的特性;他当过中国的老子及庄子,他示现无为的观念师法自然、尊重自然来教化众生;另外还有一世他在印度转世成为当时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之中,他是“智...
二、鹏之徙于南冥释文题“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逍遥:没有什么...
邯郸市第一中学学案阅读文选年级:直升班制作人、审核人:焦美玲胡才平章璐璐使用时间:年月日庄子传第一章庄子其人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大解放、学术大发展的时代。在众多学者中,有一位大思想家庄子,是道家集大成的人物。可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古代文献中确切的记载不多。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史记》和《庄子》以及历史上的传闻轶事来了解庄子的大概生平...
庄子讲的三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爆咋时代,如果要真正能够打动人心做的好,必要达到木匠告诉我们一个朴素而又玄妙的道理,要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你就会知道世间大道的规则,做到“以天合天”。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庄子在《田子...
出自庄子养生主的成语:http://www.wenyanhanyu.com/changyong/15272.html安常处顺读音:ānchángchǔshùn释义: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出自:《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造句:他长期以来安常处顺,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安时处顺读音:ānshíchǔshùn释义: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出自:《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
目录引言1一、庄子其人2二、本心的超脱2(一)大道之下,万物归一21、何谓“道”22、万物齐一4(二)顺应自然,认清自我51、淡然处之,不自弃不自满52、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63、尊重规律7(三)勤于补缺,自我升华81、注重能力修养82、加强心境修养9结语10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也开始纷繁复杂起来,伴随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面临各种压力,人们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心理方面问题也渐渐受到人们...
浅论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及其现实意义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做过蒙城漆园小吏,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因崇尚自由,拒绝楚王千金相邀为相,安居陋巷著书立说。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其代表作品为《庄子》。《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孔子与庄子交友观之比较及现实启示一、交友的目的朋友是儒家人伦关系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朋友之交在社会伦理关系的维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系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孔庄二家都认为交友不应为功利之目的,但是交友应该有一定的目标而不...
1庄子的“逍遥游”境界及其现实意义庄子的“逍遥游”境界,由于是在庄子独特的浪漫、神秘、玄奥的语言中出现,犹如被一种圣灵之光所笼罩,所以总让人捉摸不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通俗、浅显的语言来诠释它的含义。“逍遥游”的境界,不能直接从庄子的字面含义认为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不受时空限制,来去自由,无所凭恃的神仙境界。如果是像那样,那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那样的状态,庄子的这种思想就没有现实意义。我...
少私清静寡欲乐观庄子的养生思想庄子,本名庄周,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84岁寿终,可以说是古代的老寿星。他终生不仕,一直过着贫困生活,有时甚至以编织草鞋为生。他的哲学著作《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庄子主张“无为”,顺其自然,同时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他的长寿和养生经验与他的哲学观念是紧密相联的。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他的人生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少私、清静、寡欲、乐观。他生...
浅谈庄子“天人合一”自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摘要】庄子的《逍遥游》提出了道家的“三无”境界,“无己、无功、无名”所达到的自由展开了一条走向自我的、超然的、明达的生命路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人执着于名利,给心灵带来了种种巨大的压力,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庄子的自由思想追求精神的解放,在今天仍带给我们一些启迪。【关键词】天人合一;自由;现代意义道家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自然是自在而已然...
浅谈我心中庄子的“逍遥游”因为《逍遥游》这篇文章,让庄子和庄子的思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也是这三个字——逍遥游,读完《庄子》,在我的心中对庄子的“逍遥游”也有着自己浅浅的思考!作为一个农村里出来的学生,我对贫穷有着很深的体验,所以我首先想谈的是庄子对于贫穷和利益的看法。在《山木》篇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吴辉图书馆主任一、前言战国之世,九家之说崛起,诸侯互争,外则交相攻伐,内则加强统制,庄子生当其时,身心俱受重重之拘束与压迫,故思探求一绝对之自由,超脱一切限制,使其精神获得彻底之解放,故有逍遥思想之产生。「逍遥」为一迭韵连词。与今日所谓「自由」相当,乃不为物所役,不为事所困之意。林景伊先生说:「庄子悲天下之沈浊不可处也,故求徜徉自得,高远无所...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热20已有928次阅读2010-06-0909:25内容提要:人应有怎样的追求,人生至高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给我们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这也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