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唯物主义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摘要: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我国历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我国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的提出,进一步扩充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加快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相关人员应该深刻把握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而...
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对...
副秘书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专题培训班开班式讲话稿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学思践悟的使命感。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和全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载入了宪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最坚定的航标指引和最强大的思想引擎,是我们奋斗在新时...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个人党性分析报告20XX年中共xx市委党校第三期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个人党性分析报告xxx党支部书记xxx(20XX年5月)4月17日—5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市委党校第三期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这次学习培训,通过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授与互动研讨相结合,教学...
课练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狂刷小题夯基础]———练基础小题1.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①是国家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②发挥...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学案一、备考明晰1.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两个发展阶段。2.坚持新发展理念,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明确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考查重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材基本逻辑:新时代--新理念---现代经济体系二、疑难知识突破与拓展1、新时代...
【课标要求】1.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八)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时1)【素养目标】:1.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并一以贯之。踊跃参与,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正确认识新时代的阶段特征。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导】(一)新知探...
2020年统编版(2019)必修一高中政治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习主席的讲话()①为中国前进征程指明了方向②是...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一、单选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下关于“新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依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经济发展的矛盾★2.在党的正确...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标要求】1.政治认同: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新时代的阶段特征;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地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这是我国发展新的。★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40年历程和十八...
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维度A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2.下图所示的指导思想是在确立的:()A.中共八大B.第九届全国人大C.中共十一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让中国人富起来!”()A.邓小平B.胡锦涛C.赵紫阳D.江...
统编版必修1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重大政治判断,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下列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观点正确的是()①我国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②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全部完成③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④我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经过长期努力,...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列举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科学精神】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公共参与】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难...
统编版(2019)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含义;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关键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新时代的巨大成就,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合理性,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家重大政策等,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6年度春季学期辽东学院15级高职学生)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手机号码:完成日期:辽东学院注:此处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即可。打印或手写都可以。(宋体,小四)阅后删除此文本框。注:此处为论文题目(中文宋体二号,字体加粗),阅后删除此文本框。一、论文写作要求1.在所列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所写论文的字数适宜于3000字以内,但不...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习目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意义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感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关塘中学刘扣香一、课标解读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二、教材分析1.地位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题。第四课是全书的落脚点,是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回答“中...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明方向】课标要求核心素养要求学习任务要求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同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体会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进性本色,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党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目信。2.公共参与:作为当代青年,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