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贵说史:浅谈中国历史的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郭文贵郭文贵一直想写关于现代中国文化与中国国家目前面临的困境的文章。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觉得有必要先讨论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因为很多深深烙在我们身上我们心里的文化基因,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本人毫无察觉的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活动,甚至,我们的社会也因此造成了许多无解的难题。郭文贵首先,我还是从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临死前提出的一个问题开始回...
重孔子轻管仲是中国历史的悲剧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家,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孔子而不是管仲,即便是在过去一百年中反孔最激烈的年代里,也没有想到要重视管仲。我觉得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大的悲剧,就是错误地重视了孔子的思想而没有重视管仲的思想。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出生于当时的齐国,即今天的安徽省颖上县。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出身于当时的鲁国,即今天的山东曲阜,从时间...
管仲陷阱——解读中国历史和社会的钥匙管仲陷阱——解读中国历史和社会的钥匙所谓“管仲陷阱”,核心就是“利出一孔”——只有一个获利的孔道、途径。即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人民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事事仰给于君主(国家)的恩赐,这样君主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奴役支配其治下的民众了。这一思想为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先秦法家先驱管仲首创。管仲的原话是...
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摘要:自秦汉以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一个显著特点是治乱循环。历代的有识之士总是试图打破这个轮回,然而,众多的改革总以失败告忠,黄宗羲称之为积重难返之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为王朝的统治阶层无法跳出儒家学识的认知框架,对资源稀缺性条件下的人口规模极限缺乏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官僚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对王朝统治秩序的伤害。关键词:治乱循环;中国历史;资源配置自秦汉...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结合自从司马迁以来,中国的史学家专以中国的历史为其工作范围。即使《史记》有《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诸传,胪述涉外事情,而中国以外的历史,仍只是在“边裔”的范围之内,从中国中心的立场,记载其“叛”、“服”与“盛衰”。直到近世,中国史学界的工作,也仍旧把中国史与世界史,分为两个领域,互相之间并无贯穿结合。倒是上两世代的梁任公先生,曾有志于结合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
现在我们生活在所谓的“男色时代”,有香草美人,也有活色生香。这样的审美取向,让中国男人的骨头渐渐有些酥软了。没有了义薄云天,也没了潇洒风流,更没了雄霸天下的盖世豪气。这不免让人失望。既如此,且让我们寻找真正的男人,以及那些让人怀念的雄性之美!一: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部《霸王别姬》,成就了一个陈凯歌。段小楼和程蝶衣的缠绵悱恻,不知...
中国历史的黑洞:舜逼尧,禹逼舜,周公篡位称王历史是一个黑洞,里面充满了被吸纳的各种混乱的物象和无声的诉说。然而,历史的真实究竟是怎样的?历朝历代,被官方净化后的“刀笔吏”所“篡”之“史”是否完全失实?或者野鹤闲云般的稗官野史是否真的没有任何可资考证的依据?《历史的黑洞》带你探寻真相。尧舜禅让“四说”“尧舜禅让”,是一段妇孺皆知的远古时代的政治传说。但史书中开始有明确记载这件事的时候...
中国历史100位皇帝顺序表及历代帝王谱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
发现中国历史(九三):孔儒,中国人灾难历史的“祸根”——孔儒天下,是灭绝中国天才的天下——孔儒政治,是灭绝中国天才的政治——孔儒文化,是灭绝中国天才的文化——孔儒价值,是灭绝中国天才的价值——孔儒教育,是灭绝中国天才的教育——孔儒传统,是大量培育庸才、蠢材、白痴的传统——没有天才的民族是“行尸走肉”的民族黎鸣中国历史上真正认识到了孔丘的邪恶的人,最早也最重要的是老子,然后是墨子。自...
试谈认识中国历史的范式在当代中国的学术背景上,认识中国历史的理论前提之一是对于认识范畴和范式的考察。从韩德强先生《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文中可以看出,他对此有着较为清晰的意识。但是,我比较奇怪的是韩先生对一些范畴的使用与一般的用法略显不同。比如,他说:“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初,基本上都有一次土地改革,或者平分,或者承包,使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份土地。这时,有市场经济,但缺乏大规...
初二历史期末复习总测试一、填空题(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3)主要成就: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1949年9月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被选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它的真正内涵是3.“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
三元九运与中国历史大事纪年(隋到民国)三元九运是以一个花甲子一元,第一个花甲子为上元,第二个花甲子为中元,第三个花甲子为下元。三元共计180年,为一个大周天。这180年按八卦的九个宫,每个宫管20年。每一个卦管一宫。中宫无卦,该宫前10年寄巽宫,后10年寄乾宫。九宫为一坎宫.二坤宫.三震宫.四巽宫.五中宫.六乾宫.七兑宫.八艮宫.九离宫。每隔60年为两个相同的干支纪年。每隔180年为两个卦宫相同,干支也相同...
觅路与清障: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下的邓小平20世纪后期中国最深刻的变革与邓小平密不可分从1922年夏秋之际在法国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开始,邓小平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驰骋了55年,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岔路迷茫中的抉择一部20世纪中国史波诡云谲,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觅路”。世界上各种社会制度和政治模式在中国轮番尝试。清末新政的目标是君主立宪。1917年张勋把溥仪再次捧上龙椅,康有为又力图使之回归这条...
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中间”知识分子[摘要]民国时期著名的科技精英团体——“中国科学社”成员,多数有着欧美著名大学的留学经历,认同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而又满怀“科技报国”之心。这批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与执政当局的离合关系,表明了“科学社”同人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科学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也可见他们在中国近代阶级搏斗空前激烈的背景下,在面临历史大变局时表现出来的彷徨心态和...
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思维:环境史——评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提要这是一篇对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的评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伊懋可的环境史概念、理论基础和本书的分析框架,认为它是经济史、科技文化史和环境史的有机结合。第二部分分析它的史料和方法论特点.史料方面引人注目的是诗歌、传教士回忆录和多种语言研究成果的吸收.在方法论上主要使用了跨学科研...
对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摘要]1927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实行消灭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为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方略,由城市转向农村。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从军事上、政治上大力整合内部,实施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向前推进一步。面对日本大举进攻中国,蒋介石改变“捷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积极进行抗战准备,与共产党实现了再...
盛与衰--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看当今中国在周期中的位置一、内容提要1、本文揭示了从公元前476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它以大约700年为一个周期值,呈现分裂--统一(过渡)--强盛的正弦周期特征。2、本文解释了在第三个周期中的明朝为什么昙花一现,没有象前面二个周期中的汉朝和唐朝一样成为第三个盛世天朝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原因。3、本文解释了在明朝灭亡后进入第四个周期时,为什么没有按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