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的现代性?(上)(1)摘要:“现代性”应理解为追求现代理念——诸如科学知识、工业发展、公民权利——的实际历史过程,而不是任何单一的意识形态或理论。本文试图从中国近百年的法律实践历史中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包括继承-养赡、物权、赔偿、离婚等主要民法领域,并拧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法庭调解制度以及中国古代以来的实用道德主义思维方式,指出它们和西方今日追求“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的运动...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上)法学论文摘要:“现代性”应理解为追求现代理念——诸如科学知识、工业发展、公民权利——的实际历史过程,而不是任何单一的意识形态或理论。本文试图从中国近百年的法律实践历史中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包括继承-养赡、物权、赔偿、离婚等主要民法领域,并拧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法庭调解制度以及中国古代以来的实用道德主义思维方式,指出它们和西方今日追求“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的...
损害赔偿:中国法的体系、问题与立法改进引言损害赔偿是民法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民法典关于损害赔偿规范的设计和构成,可以反映出起草者对于损害赔偿的认识程度,可以作为评价民法典优劣的一个尺度。法典化本身是大陆法系的特色之一,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也应当遵循大陆法系通常的做法,即通过层次结构和提取公因式的技术,使法典简约化。本文准备先考察、整理和分析我国现行的损害赔偿法的体系构成,揭示其存在...
独尊儒术与中国法律的儒家化【摘要】:儒家思想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此之后的各朝各代,儒家思想都有所继承和发展。汉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在百家争鸣的各派学说中脱颖而出,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指导思想,把儒家思想的地位提高到统治思想的地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各个朝代的法律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由此开始的中国古...
中国法官制度缺陷及改革设想法学论文论文提要:最高人民法院肖扬提出了“中立、平等、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围绕建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法官制度,法院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法官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改革现行法官制度存在三大制约因素:1〕社会对建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法官制度缺乏认同;2〕经济开展水平的制约;3〕现行法官队伍内部存在抵触因素。文章提出了...
萨发生反对萨芬撒反对萨芬萨范德萨范德萨反对萨芬撒旦飞萨芬撒旦撒大幅度萨芬撒作为中国法基础的比较法和历史罗斯科庞德[著]王笑红[译]在谈到中国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时,不时以极端教条的方式主张的两种观念一直处于冲突之中。一方面,一种观念是模仿或借鉴西方国家最新的法学观念、理论和制度,另一方面,一种观念是发展和改变中国古代的传统制度和理论。现在法典已被制定出来并得以通过,有时这两种观念就成为批评...
中国法理念中的“天”与“天下”秩序初探摘要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是“体”,抽象到一定层次以事物的根本形象出现,难以现实把握;又是确实的“定在”,具有多重的含义。前者是指具有绝对精神意义上的天(位格之天),后者最初当然是指作为自然意义的天(自然之天)自然之天,当然是物质化的确实存在,同时在中国哲学里又从具体认识中升华出来,神圣化为具有神灵意义的指称(神格之天)...
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各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法学会,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法学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推进会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适应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根据《中国法学会五年工作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意见。一、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会员队伍...
中国法学会关于新时期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的意见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为团结、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切实履行“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职责,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团结奋进,不断以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现就新时期进一步繁荣法...
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的意见(2005年8月11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为法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法学会组织推动法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对繁荣法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合作研究,把繁荣法学研究作为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1年3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2014年6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促进法学繁荣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为部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规划由中国法学会制订。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负责。第...
从中国入世看WTCfe、议在中国法院的适用1999年11月和2000年5月,中国政府分别与美国和欧盟达成了加入WTO勺双边协议。随着中美、中欧加入WTCfc议的签订,中国入世已为期不远。WTCfc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从条约的角度看,国内法院无疑是执行国际条约的重要部门。因此,一旦中国入世,法院也将面临WTO、议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WTO、议规则是指各国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束时所达成的WTO-揽子协议,包括〈〈建...
产品营销与中国法律的公众形象摘要:法律的公众形象与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形象极为相似。大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就像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认同感,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对产品的销售影响甚为深远。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法律的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法律是大众据以捍卫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作为工具的法律必须为大众所接受和掌握,而不应该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教授等等“法律人”的专利。就强制性的法律来...
在中国的法治路上(一)蒋志如一、问题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①]中阐释了一个不仅仅在该书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中国法学界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即“法治的本土资源论”。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就是邓正来先生所谓的把“本土资源”视作“法律元”[②],但是,在笔者看来,其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其他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着该主题而展开——“民间法律元”的建立,即“法治的本土资源...
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的意见(2005年8月11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为法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法学会组织推动法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对繁荣法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合作研究,把繁荣法学研究作为法学会...
萨发生反对萨芬撒反对萨芬萨范德萨范德萨反对萨芬撒旦飞萨芬撒旦撒大幅度萨芬撒作为中国法基础的比较法和历史罗斯科庞德[著]王笑红[译]在谈到中国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时,不时以极端教条的方式主张的两种观念一直处于冲突之中。一方面,一种观念是模仿或借鉴西方国家最新的法学观念、理论和制度,另一方面,一种观念是发展和改变中国古代的传统制度和理论。现在法典已被制定出来并得以通过,有时这两种观念就成为批评...
王人博:水:中国法思想的本喻标签:水与法法的本喻中国传统法●王人博内容提要:中国法思想的类型在本源上就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中国哲人对法的思考并不借助于概念和逻辑,而是来自于对水这种物质的观审、想象和沉思,由水所提供的意象成为中国法思想的一个原型。从治水的经验中提取出对治人一样有用的“准绳”概念,从“静止的水”的观省中建构了法的模型,从“源头之水”、“水舟关系”建立起中国传统政治法律关...
中国法与英美法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郭闿钰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功能,具体介绍了这一在各国法律中普遍存在和适用的原则,对比分析在内涵界定、呈现和发挥作用上该原则在中国法和英美法之间的区别,其中择取了“允诺禁反言”细化映射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适用,并最终剖析得出同一原则背后不同的目标考量、价值取舍。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允诺禁反言合同成立合同生效:D90:ADOI:10.19387/j.cnki.10...
一、填空题1、中国法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2、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3、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不成文的习惯)。4、古代刑字有两种意义:一是(刑罚),一种(惩罚犯罪之法)。5、律,最早源于(乐器)。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7、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