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风”的相关文档,共106条
  • 中风后遗症的针刺康复效果观察附26例报告

    中风后遗症的针刺康复效果观察(附26例报告)付玉平(湖北省航天医院432000)【摘要】目的:探究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针刺治疗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自木院2013年1J2月收治应用针刺进行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木院同期收治进行循经推拿的中风后遗症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25/26),相对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24/30)具有显箸优越性...

    24 KB
  • 中风病人康复期院外护理指导

    中风病人康复期院外护理指导【关键词】中风病人;康复期;院外护理指导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6-01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除致死率高外其致残率更高,由此而引起的肢体不遂、语言不利、痴呆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由于中风之后康复期较长一般为3-6个月,病人大多居家康复,所以院外康复,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中风病人康复期院外护理指导,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的方面入手。1...

    16 KB
  • 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探究

    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探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摘要:系统论述了古今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外到内,由简到繁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确实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特性,找出中风病病理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主要病机及阶段病机特点,是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进一...

    26 KB
  • 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中心卫生院以川广元628024)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评定疗效,治疗后0级、1级、2级及3级...

    19.5 KB
  • 康复科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四医诊断为肩手综合征(卒中后)的住院患者。一、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中风(TCD:BNG080)及第二诊断为中风后肩痛,且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痛。2.四医诊断: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脑梗死(1CD-10:163)或脑岀血(ICD-10:161),及第二诊断为肩-手综合征,且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手综合征...

    46.5 KB
  • 1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精品

    1、中风病(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一、中风病(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

    12.29 KB
  •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8页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

    19 KB
  • 辩证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2200字医药学类论文范文

    辩证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2200字摘要:li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1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进行不同方法施治,几种疗法联合应用,观察患者治疗示的效果。结果:治疗效果痊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2%。结论:规范、精心、系统的综合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能使中风后遗症患者报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和致死...

    66 KB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中西医病名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中风病TCD:BNG080。2、西医病名诊断:脑梗死ICD-10:I63.900。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

    28 KB
  • 关于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探究概况

    关于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探究概况关键词:中风患者;生存质量;概况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51-02中风病又称卒中,《内经》有“仆击”、“偏风”、“身偏不用等之称。张仲景《金匮要略》则专立“中风病篇”,对中风病的病机、脉证论述颇详,且根据临床证候及病情的轻重将中风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诸病源候论》更是将”中风候”等中风有关内容列为全书篇首,详论其病因、证候、...

    19.5 KB
  • 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中风后下肢痉挛治疗的疗效探讨

    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中风后下肢痉挛治疗的疗效探讨【中图分类号1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77-01我国传统医学对中风早有认识,在病因、病机及治则上屡有阐述,但由于认识所限,中风痉挛状态在中医文献中记述较少,散见于“中风”、“非风”、“杂风”等病证屮。痉挛常见于气血所伤,痰浊横阻,客于经络,大筋挛短,挛短为拘者.大多数中风偏瘫病人伴有肌痉挛,明显的痉挛状态约出现在发病后3周,一般可...

    20.5 KB
  •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80例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探究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80例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探究【摘要】目的中风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遗留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探讨有效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对照组与中医针药结合治疗组,利用B1指数等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5天后针药治疗组B1指数为81.3±10.7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70.2±13.8o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本病患者有着姣好的疗效,有利于患者提高日常生...

    21 KB
  •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李倩(广汉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广汉618300)【摘要】目的:使用中医针刺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使用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在使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

    28.5 KB
  • 风引汤加减治疗中风临床观察

    风引汤加减治疗中风临床观察风引汤加减治疗中风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2-125-03脑梗塞是急性脑供血不足,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临床表现以昏迷、失语、偏瘫等症状较多见。发病多40岁以上。本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与古籍中所载的“半身不遂”、“偏枯”、“偏风”、“瘁风”、“类中风”等病相似,多气血内虚的基础上与劳倦内伤、忧思...

    21.5 KB
  • 从毒论治在中风病中的价值和运用

    处,或眼前见欲爱事,则愨然如无病矣”[2]54。总结“阴火”是李杲为区别外感热病所用的名词,其认为阴火的产生是五脏功能失调的结果,病性上或虚或实,而病位涵盖五脏,范围极广。因而对阴火的治疗,常依病情使用卄温、苦寒、升散等药。从这一点看,“阴火”与内热”所指相同。同时,李杲还强调脾胃在阳火内生屮的核心地位。由于其详脾略冑,重升轻降,因而对于明火,其论虚详于论实。这也是其以H*温除热和升阳敗火为基本治法的...

    40 KB
  • 补肾祛瘀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补肾祛瘀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观察姓名:谷永娟中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指导教师:李家康20110520目的:观察补肾祛瘀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11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1例中风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部患者,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补肾祛瘀取穴针刺组1瘟谱11例和普通取穴针刺组1...

    83 KB
  • 潜阳熄风汤辩证治疗中风先兆48例临床观察

    潜阳熄风汤辩证治疗中风先兆4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潜阳熄风汤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潜阳熄风汤加减治疗中风先兆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潜阳熄风汤加减治疗中风先兆患者总有效率86.6%o结论:潜阳熄风汤加减治疗以肝风内动为主的中风先兆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关键词】中风先兆;潜阳熄风汤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3-0024-02中风先兆又名‘小中风”,其症...

    15 KB
  • 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

    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万清秀(延津县中医院河南延津453200)【摘要】目的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成三组,分别为针灸组、针药组及中丙药组,每组各20例患者。针灸组以阴经为主进行针灸治疗,针药组在针灸同时釆取中药内科常规治疗,中丙药组采取中丙医内科的常规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同期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

    58.5 KB
  • 足印分析法评价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步态疗效

    足印分析法评价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步态疗效关键词:足印分析法;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足长差;中风痉挛;针灸;疗效评价中图分类号:R277.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074-02偏瘫痉挛步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康复[1-2],而且加大了患者行走过程中意外发生的几率。因此,改善痉挛状态,対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减轻残疾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对中风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

    26 KB
  • 中风内风学说研究

    中风内风学说研究【摘要】中风内风学说是指中风病的内因,主要是由于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使机体内阴阳失调造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内风学说认为中风的病因包括“风、火、痰、瘀、气虚、阴虚”六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本文主要分析中风内风学说的发展和研究进展,旨在寻找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以更好地把握中风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丰富中风病的治疗方法,改善中风病患者预后。【关键词】中风;内风;发展;研究...

    19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