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李德顺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定位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屡遭公众质疑,学界丑闻频发,关于知识分子的议论莫衷一是。那么,何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批判者还是建设者,知识分子应担当哪些社会使命,等等,需要加以探讨——主持人:理论周刊特邀嘉宾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李德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正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孙立群(南开大学教授)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主持人...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在二十年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闻一多,在四十年代却以倒在血泊中的民主斗士震惊全国。纵观闻氏不长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却充满了令人心惊的戏剧性变化和内在的紧张:由感情奔放如烈火腾烧的诗人突变为埋首故纸堆的冷静学者,又由躲在书斋不问世事的学者一跃而为怒争民主自由的勇士,由对共产党的长期敌视急转为该党的忠实信徒闻一多的这些变化,无疑为我们提供...
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被阉割的历史探索摘要:本文研究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帝国、宦官制度、思想禁锢三者的关系,引申出了“思想阉割”的概念,并概述了由秦汉至明清专制统治者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阉割的过程,指出两千多年来的思想阉割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萎缩和活力丧失,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思想史和科学史研究中的“李约瑟难题”。关键词:宦官制度;思想阉割;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科举;八股文;李...
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通病“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去超越鲁迅,也不是误导别人去寻找基督做信仰,而是去做一个真诚、善良、朴素、普通的凡人。”作者这句话说的真好,不管中国那些空虚的知识分子能否听从,总之是给他们开了个疗救的方子。中国的知识分子爱做上帝当牧师,有聊时给统治阶级充当政治顾问,无聊时弄点信仰给民众解闷,想做事时夸夸其谈,脑袋一热兜售一些大而无当的治国宏论,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想救世,他们拿...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就世界范围来说,知识分子是个相当晚出的社会群体,按雅斯贝斯“历史轴心期”的理论讲,他大约诞生“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时期内和公元前800年至200年”(1),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也不例外。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知识分子承担了人类的一项特殊使命——“认识你自己”。而人类发展史则告诉我们,这一使命不可能过早的出现。因为在此之前,人类还处于一种“自在”的状态,但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却为人...
知识分子:从现代的立法者到后现代的阐释者知识分子一词在20世纪初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是为了重申并复兴知识分子在启蒙时代的社会核心地位,重申并复兴知识分子在启蒙时代的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相关的总体性关怀。知识分子一词是用来指称一个由不同的职业人士所构建的集合体,其中包括小说家、诗人、艺术家、新闻记者、科学家和其他一些公众人物,这些公众人物通过影响国民思想、塑造政治领袖的行为来直接干预政治...
永远的“哈姆莱特”——论一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在四十年代《诗的新生代》一文中,诗人唐是曾精辟地概括过四十年代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色:“一个浪峰该是由穆旦、杜运燮们的辛勤工作组成的,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TS艾略特与奥登、史班德们该是他们的私淑者。他们的气质是内敛又凝重的,所要表现的与贯彻的只是自己的个性,也许还有意把自己夸大,他们多...
硝烟中的迷失(下)——抗战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话语这不是逻辑推论的结果,也不是主观臆测性,而是民族形式讨论中已经表现出的倾向。最有代表性的是向林冰的观点。他对五四文学的否定和对传统的张扬无须在此重复,需要注意的是它事实上是30年代文艺大众化讨论中瞿秋白等人观点的继续。但不同的是30年代的讨论因其集团的性质而只是一种自由言论的表达,不能构成对文学的全面影响,而在抗战的新形势下,它却借...
硝烟中的迷失(上)——抗战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话语抗战之前的知识分子话语虽然已经面对着国家权力话语和民间大众话语的双重挤压,却仍然在艰难地发展着,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创作,都比较多地继承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话语的基本精神。抗战爆发之后,知识分子话语更进一步陷入困境,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沉重路程。一、民族主义旗帜下的集结与陷落考察当时文坛实际,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抗战文学是在民族主义旗帜...
现代中国报刊的涌现与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变迁现代报刊作为大众媒介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是一种充满魔幻魅力而迥异于他们固有表达方式的社会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报刊的涌现和繁荣,深刻地型塑了现代知识分子对时间、空间的新的心理体验,与此同时,报刊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制度性设置,为新型知识分子提供了自我想象和自我表达的空间,尤其是为富有士大夫意识的过渡型知识分子安排了“以言报国”的广阔舞台;...
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摧毁了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家族的社会认同、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于儒教的文化认同,使新知识分子发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就是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随着革命及新中国的建立,这种危机得到特殊形式的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身份认同。【关键词】现代性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认同自从中国现代性发生,传统社会解体以...
略论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国际宣传处为大本营,广布国际宣传网,与军事行动和外交活动密切配合,并充分利用外籍人士和外国传媒的力量,大力开展国际舆论动员。国民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和战争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国际舆论动员的策略方针,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的支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一党专政和专制独裁,在开展国际舆论动...
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日外交立场之演变——以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为例【内容提要】“中日关系问题”是1931~1945年间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会员在“中日冲突”的问题上,先是主张忍让,继而主张抵抗,继而主张彻底打败日本。这种态度上的演变既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及世界局势认识演变的结果,也与列强的对华政策和对日本扩张所持的态度转变有关。【摘要题】抗日战争史研究【关键词...
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中间”知识分子[摘要]民国时期著名的科技精英团体——“中国科学社”成员,多数有着欧美著名大学的留学经历,认同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而又满怀“科技报国”之心。这批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与执政当局的离合关系,表明了“科学社”同人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科学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也可见他们在中国近代阶级搏斗空前激烈的背景下,在面临历史大变局时表现出来的彷徨心态和...
德布雷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二十世纪的法国,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不但影响了西方世界,而且对中国也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罗列出一长串名单:萨特、马尔罗、罗布-格里耶、巴尔特、福柯、德里达、德勒兹、拉康、利科、布尔迪厄、托多洛夫、克里斯蒂娃等等。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不同的作用。这里,我打算选择一个目前在中国可能不知名、尚未被关注的法国作家德布雷(RegisDebray)...
侠的想象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论金庸小说的社会学意义武侠小说作为文学样式之一,被人称为“成年人的童话”[1],侠的想象是其渊薮。侠作为中国文化的特产有其历史原型,曾经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角色、社会流品。随着历史的演进,侠成为文学想象与阐释的对象,并经历了旧武侠小说、新武侠小说与现代武侠小说三个阶段。由于各阶段关涉的问题不同,文学之侠的想象与阐释也各异。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
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意识形态趋向调查问卷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意识形态趋向调查问卷您好:为了解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动态与利益诉求,就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征求高知群体的意见建议,光明日报社内参室会同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正在开展“当前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意识形态趋向”课题的问卷调查工作。调查问卷中填写的资料将严格保密不向外泄露。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Q1:A基本情况信息您所在的城市或单位____...
“新民”与“心力”——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研究【内容提要】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与“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所设计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则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相联系,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坚韧,果敢...
在全省知识分子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对全省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团结凝聚、联系服务,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在自觉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带头奉献、矢志奋斗、建功立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实施...
在市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我们认真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大家充分讨论了《XX市20**年人才工作要点》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请市人才办根据大家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上看,过去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履职尽责,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此,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总结经验,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