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6政治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l20分,考试用时l0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指定用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涂清楚。2请考生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卷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规定区域内,否则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2008年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载文指出:近年来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重...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5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说明()A.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自然界人工化是不可能的C.人的能力是巨大的,人定胜天D.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4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有关文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现象B文化是一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力量C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2、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天灾人祸依然存在,给人们或家庭造...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3一、是非选择(对的选A,错的选C,共10题,10分)1、理性认识是正确的,感性认识是错误的。2、自然界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人类的一切活动,是认识的一个来源。4、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的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5、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的观点,体现了辩证...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2第Ⅰ卷(选择题)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英国过去有个叫亚克敏的人,他读了很多书:除了读遍家中七万册藏书外,还博览群书,见书就读。可是,他一辈子除了读书,没有写过一篇文章,没有运用学习过的知识,终身一事无成。这一事例主要说明()A.读书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B.只有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可靠的C.不以实践为目...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6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说明()A.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自然界人工化是不可能的C.人的能力是巨大的,人定胜天D.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5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回答1-3题。1.根据当时的经济运行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6年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上调利率将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4本试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的密封线内,请将考试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006年12月6日至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可以得出三个基本判断:一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不会改变。二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问答题,请答在第二卷上),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每题2分共60分)作为我国首颗为航天育种研制的返回式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实践八号育种卫星于2006年9月9日15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9月24日成功回收,圆满完成了诱变育种实验和机理研究等空间运行实验任务。回答1--3题1、我国成功发射和回收卫星,说明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80分。1.在我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到极大的破坏。由于19世纪建立了电磁理论,人们根据这一理论制造了发电机和电动机,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高二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7一、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3道试题,共66分)1、2007年6月28日,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批准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增至35处。我国的这些文化遗产A.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C.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2、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贯彻发展先进文化...
高二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6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台风,是形成于西太平洋上的强热带海洋气旋,它每年夏秋两季都会光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据此回答1-2题。1、对台风的形成,有人认为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上升造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地质运动造成的。这表明A、有些事物具有不可知性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形...
高二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体现了中华传...
高二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4政治试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填入答题卡内。每小题4分,共60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真懂、真用。真信,就是真正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真懂,就是完整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真用,就是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指导实践。据此回答1-3题1、学习贯彻三...
高二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3试题注: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答案均做在第Ⅱ卷上,交卷时只交第Ⅱ卷。3.本试卷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英雄三峡建设者腰斩长江,成功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据此回答1-2题。1.长江导流明渠截流成功表明A.规律是永恒不变的B.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2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科教兴国③水往低处流④存在即被感知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④⑤2.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发生变异。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
高二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1政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新商品的上市价格通常较高,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价格则逐渐下降。回答1题。1.发生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其根本原因是()A.新商品往往供不应求,老商品往往供过于求。B.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之间在市场上激烈竞争C.提供新商品的某家厂商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D.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2.假定生...
高二政治文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2003年12月,伊朗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