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学案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学案【复习学目标】(2分钟)◇识记、理解并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相关原理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重点、难点】1、矛盾2、矛盾的普、特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知识梳理】顺口溜: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普特、普特、主次、主次。具体如下:①对立统一原理⑤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XX届高考政治评析类问答题复习教案课件www.5ykj.com第22课时评析类问答题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均运用“热点问题”编制,考生们平时必须关注时政,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把社会热点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以此把握时代脉搏;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解答题目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深层次的剖析,同时要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切忌只知其一不知其...
XX届高考政治公民的政治生活复习学案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单项选择题.如果说民主是指一种与个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形式,那么,这个“多数人”指A.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B.全体国民中的多数人c.国家政权机关的多数人D.包括被统治阶级在内的多数人2.XX年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XX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过去一年间我国在促进与保障公...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复习教案课件www.5ykj.com第13课时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列入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生活与消费复习教案第1课时生活与消费从“蜗居”走向“安居”.房价上涨牵动人心,关乎民生。政府严厉调控房价努力使民生从“蜗居”走向“安居”。从XX年1月份的“国11条”,4月份的“国10条”,到9月份多部委联合出手调控房价,再到XX年初“国8条”的出台,房地产税试点正式启动。这体现出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力度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在XX年“两会”议案提案中,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直指高房价。温家宝总理...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教案www.5ykj.com第7课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XX年7月6日,广东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汪洋主持会议并作讲话。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统一认识,迅速行动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要求,及时下发广东省的学习贯...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点阐释第一单元:货币、价格与消费1.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阐释: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阐释: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阐释: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的货币。)4.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的五条主线第一条主线:价格一线1、价值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关系供求影响价格当一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出现卖方市场;当一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出现买方市场。3、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2)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答题摸板★按教材知识整理一、价格变动与调控物价1.价格变化的原因【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答题模板】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就会上涨;相反,物价就会降低。④市...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考点《经济生活》主要介绍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按照“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经济”的逻辑展开,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是从人们最熟悉的消费活动开始,回答“为什么生产(满足消费)”,分为三课:第一课介绍商品货币知识,第二课介绍有关价格的知识;第三课介绍有关消费的知识,最后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回答“怎样...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精华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唯物论(又叫辩证唯物论)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8、运动...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答题模板一、文化的作用1.促进文化发展的原因(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角度)【答题要素】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答题模板】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核心考点《文化生活》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单元。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从共性讲述文化的有关专题;第二部分包括后两个单元,从个性的角度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我国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介绍文化的作用,首先介绍文化概念及其特点,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阐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其次介绍文化对人影响的途径.表现.特点,阐明文化对个人发展...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阐释第一单元:我国的公民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阐释: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2.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阐释:在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3.政务微博的出现,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阐释:政务微博的出现,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4.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阐释:质询权是人...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版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主干知识点二、政治生活——公民、政府、党、人大、政协、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用主体思考法】1、公民的政治生活(1)公民一线:国体-人民地位-3权4义--坚持3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的4大途径与方式--有序参与---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人民与党的关系)(2详⊙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6项政治自由)、监督权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答题模板一、公民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答题要素】必要性+重要性【答题模板】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各项...
2021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核心考点《政治生活》主要介绍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围绕“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这一核心问题,按照“公民—政府—民主制度—社会”(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际)的生活逻辑展开,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全书的逻辑起点,直接回答“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首先介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环境——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次介绍公民参与政...
初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如何制定初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下面是笔者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初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祖...
2021高中政治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中学政治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1范文政治老师除具备一般老师的政治道德素养外,更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决的政治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气增加教化效果。同时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实力,迎接新形势的挑战。本人就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政治理论和教化理论的学习。近几年来,我狠抓的学习,研读,并写学习体会。仔细学习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工...
课后限时集训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建议用时:45分钟(建议8分钟)1.(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目前,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说明()①生产与需求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我们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③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