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推荐⋯⋯⋯⋯⋯⋯⋯⋯⋯⋯⋯⋯⋯⋯⋯⋯⋯⋯⋯一、选择题1.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与劳模代表座谈时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从另一角度看,这四个“最”是属于劳动者的。以下能说明“光荣属于劳动者”的观点有()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劳动者在不同行业从事多种形态的劳动,创造社...
高中政治,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项根本制度篇一:学习总书记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工程二部:林世顶20XX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回顾党90年奋斗历程、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后深刻指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
一、教材分析【知识目标】《指导意见》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进而认识其转折意义。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内容分析】中共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成为探索中...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文化大革命”D.解放战争解析:“卫红”“卫东”等名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色名字,是保卫红色政权、保卫毛泽东之意,故选C。答案:C2.“...
⋯⋯⋯⋯⋯⋯⋯⋯⋯⋯⋯⋯⋯⋯⋯⋯⋯⋯⋯⋯⋯⋯⋯名校名推荐⋯⋯⋯⋯⋯⋯⋯⋯⋯⋯⋯⋯⋯⋯⋯⋯⋯⋯⋯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下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商会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最能明的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商会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商会的人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商会的派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商会的代表来自各行各2.成武将在《开国...
高中段招生考试社会政治试题高中段招生考试社会政治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II和答题卡.答题卷.试题卷共4页,五个大题,37个小题.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2.答题前,应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对应的括号或方框涂黑.涂满.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II的答案用黑色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所有答案(包括客观题)做在试卷上无效.3.请用蓝色或黑...
高中毕业班政治综合测试高中毕业班政治综合测试(三)政治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5.2新时代的劳动者一、选择题:2010年7月30日,济南市人大代表郝纪勇呼吁应加强户外劳动者权益保护,天气酷热应停工。完成1~2题。1.之所以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因为()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保护劳动者权益,有利于规范协调劳动关系,扩大社会就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单项选择题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上述歌词说明了我国()①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③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④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⑤各民族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解析: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各民族发展仍不平衡...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国民主党派是()A.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政党B.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执政党C.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D.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解析: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力量,C...
第二课时新时代的劳动者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56分)知识点一劳动和就业1.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①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
08届高三政治上册期末考试试卷08届高三政治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一中杨富明(考试时间:100分钟全卷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本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_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_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A.国家保护劳动者基本的政治权利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的政治职能C.国务院认真行使立法...
高三政治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元梓酬)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课本知识整合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之间以及的...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P54(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运用范围:凡涉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注意:A.整个世...
高三政治12月质量检测高三政治12月质量检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卷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国家统计局_年1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北京第三季度整体房价已接近万元,...
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感悟:提高政治三力答好“时代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锤炼提升“政治三力”对每名共产党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我们机关事务系统的优良作风。我们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做到...
高三年级政治综合测试高三年级政治综合测试(一)政治试题YCY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事情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高三春季会考政治综合练习高三春季会考政治综合练习(2)学校班级姓名成绩题号1-28293031323334353637总分分数第Ⅰ卷(机读卷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于_年7月1日至_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陆续开展.县乡两级人大的人民代表由选民________选举产生,每届任期_________年.A.直接3B.间接3C.直接5D.间接52.上图是A....
高考政治三轮复习冲刺测试高考政治三轮复习冲刺测试(一)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分钟.2.考查范围:人教版高一政治上下册.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命题:杨长林重庆市大足县第三中学402360e-mail:)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_年,我国几乎所有乳品企业的奶制品销售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降价幅度一般在50%左右,这一〝跳水...
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2017北京文综,29,4分)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民法总则》的评论,正确的有()①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②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人身和财产权利会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④《民法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