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短信证据效力问题探究摘要证据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网络的建立,一些新的证据形式开始出现并在诉讼中得以应用,手机短信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有必要在深入分析手机短信的定义、特性的基础上就其是否能够作为证据、作为证据使用后其效力和证明力如何、作为证据怎样采信等问题进行思考,这对今后证据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具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证据效力釆...
工商行政处罚中的证据和证据规则十讲文/斌哥注:本文是几年前(大约是2007年左右)我在全市工商系统执法骨干培训班上的授课讲义初稿,昨日偶然在旧电脑中重新发现此稿。由于成文时间较早,一些观点未必成熟,文中涉及的一些法规也已经修订,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已改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但法规的修订部分对本文的内容影响不大,现全文分享于此,供大家批评指正。目录一、证据概念二...
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探究摘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得到完全确立,并且配套颁布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使之更具有司法操作性。然而,刑事诉讼法主要是针对庭审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制,对侦查阶段却未过多涉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个重要目的是就是规制刑讯逼供等非法侦查行为。本文就是试图就完善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进行浅薄的探讨。关键词非法证据侦查阶段刑讯逼供作者简介:宁平,华...
言词证据证明力影响因素探究【摘要】依据证据的内容和形式,言词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的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及鉴定意见。其证明力主要受以下四方面影响:证人证言受证人年龄、记忆等因素影响;被害人案发时的心理、时间等因素影响被害人的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受具动机及案外相关情况影响;鉴定意见受鉴定人专业鉴定结果的影响。在证据选用时,应注意对言词证据主体的考查、排除外界干扰及...
释永信收巨款证据完整版曝光起底释延鲁释永信恩怨包北大女生私密照流出释永信被曝收受巨款凭据释永信被曝收受巨款凭据释永信被曝收受巨款凭据8月8日,释永信徒弟,曾为少林寺四大金刚之一的武僧总教头释延鲁,与少林寺原僧人和员工等人,一同来到北京,打定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材料,实名举报释永信十宗罪。这是自神秘举报人释正义展现以来,释永信面临的最为正式的一次举报。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释延鲁在内的进京举报团已从五...
试论经济犯罪电子证据的取证主体及一般原则摘要随着电子数字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突破了信息固定丁•传递的传统模式,进而改变了信息取得的方式。而与网络有关的经济犯罪行为的大量出现,也使电子证据的取证将成为我们一项常规的取证活动。本文对经济犯罪电子证据的取证主题和一般原则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经济犯罪电子证据取证主体一般原则中图分类号:D915.1文献标识码:A经济犯罪电子证据取证是指经济犯罪侦查...
板蓝根抗甲流尚无确凿证据对症下药最关键对抗SARS:无讨论、临床证据证明记得2022年初非典型肺炎病毒肆虐时,在突如其来的恐慌中,有人说板蓝根能抗病毒防非典,全国的“板蓝根颗粒”顿成紧俏药品,有的市民深夜排队早晨才能在个别医院、药店买到两盒。2022年,中华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撰写公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中指出,西药主要有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调整剂、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抗病毒药...
试论新刑诉法对我国证据制度之完善摘要证据,无论是在刑事、民事还是行政案件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案件的处理,都需要证据的支撑,刑事案件尤英如此。只有在证据确实、充分且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刑事案件的判决。否则,检察机关将无法起诉,即便起诉到法院,法院也无法做出公正判决。我国新刑诉法的出台,总结了原刑诉法的利弊,不仅条文增加到290条,对证据部分的大幅度修改更是其中最大的亮...
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电子版[比较法视野下的用益物权及其经济机能]摘要:人类是依赖于物质而生存的,人们不可能仅凭一己所有之物就能够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所以不得不借用他人之物以供自己之需求。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大分工的基础之上,各个行业分工更具专业化与精细化,自己所有之物更是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必然发生了。包括债权性利用他人之物与物权性利用他人之物等等行为。由此可见,用益物权必然具有悠久...
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法医DNA证据研究2008年11月第6期总第126期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J0URNALOFJIANGXIPUBUCSECURITYC0LIGENOV.2008No.6Ser.No.126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法医DNA证据研究樊学勇.马楠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要:自DNA技术被引入法庭科学领域以后,其逐渐成为刑事案件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手段由该技术产生的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既能为侦查提供线索,又能为认定罪犯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人们对该...
基于牛津大学证据分级系统中医推拿治疗脑瘫患儿临床疗效Meta分析❷❷摘要:目的[JP2]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论定量分析中医推拿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与实践提供科学有效、实用可行的证据。方法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anFangData(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电子检索2016年12月前全文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随机对照实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追踪...
台州市社区矫正执法办案证据指导标准(试行)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办案,保障刑罚正确实施,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浙江省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及《台州市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程序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标准。全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参照本标准收集下列证据:一、审前社会调查(1)委托机关出具的委托调查函;(2)委托机关为人民法院的,应附起诉书...
浅析中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创新和完善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庭前证据交换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最高院规定人民法院可在庭前交换证据,但不要求必须交换证据,故此项规定不属于法律的强制范畴,而当事人不申请交换证据,交换后又提出新证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实践中,各地法院庭前证据交换已远远走在最高院规定的前面,这种庭前证据交换的方式,为各地法院改革其原有的可逆性审理结...
书评证据、证据法、非法证据排除浅说评《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内容提要:证据的概念、证据法的效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是证据立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是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的观点进行了讨论。作者提出,证据是证明的依据,不仅仅是材料,也不一定是事实;中国的证据立法不能只规范在法院的诉讼行为,而且要规范侦查部门和检察部门的取证行为;非法证据排除,特...
监察证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前提条件、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吴岸英林艺芳摘要:2018年《监察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转化机制,赋予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为保障监察证据的合法性,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意义。然而,因立法规定不明确和实践运用不协调,导致监察证据在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存在困境。如两法规定的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种类不一致,...
钓鱼岛真相钓鱼岛属于中国证据曝光登录手机应用平台,免费下载并使用云拍,拍摄图片观看视频。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公司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11日在洛杉矶首次公映。影片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阐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来自:美文导刊网.jinantutor.com)于中国全体这一事实,并敦促日本正视和专心反省历史,将钓鱼岛归还中国。首映式在洛杉矶贝弗利山举行。近百位各界人士出席仪式并观看了这部影片。首映式开...
试论两个证据规定对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影响和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自侦案件侦查取证实践状况及今后两个证据规定的适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对增强两个证据规定在推进执法办案上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两个证据规定;职务犯罪;影响及对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创集团内部审计证据编审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收集、使用审计证据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证据,是指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第三条审计证据有下列几...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中的问题《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假设干规定》施行中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假设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XX年12月6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讯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于20XX年4月1日开头施行,距今已经1年有余。作为我国第一部比拟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说明,总结了目前现有各级各地人民法院的证据规章的阅历,弥补了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
关于(guānyú)民事诉讼证据的假设(jiǎshè)干规定(guīdìng)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mínshìsùsònɡ)证据的假设(jiǎshè)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已于2022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12月25日法释〔2022〕19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假设干规定(2022年12月6日最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