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银行卡调包取现是信用卡诈骗还是盗窃【案情】2009年5月16日,被告人马某谎称,开车途经宜黄县时不慎发生车祸,家人准备将住院费用汇到宜黄,并说,他没带银行卡,希望路人能将银行卡借给他们用下。围观的李女士听了马某的诉说,当即从包里拿出银行卡,带着马某去了银行,帮他接收老家的汇款。李女士回家网购时发现银行卡里的两万元存款竟不翼而飞,遂报案。警方查明,在李女士告知马某其家人没有汇款给他时,马某亲自去...
针对节后多发电信诈骗案件的识别与防范同学们: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以网络、通讯介质为媒介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了普遍蔓延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公安机关针对春节长假过后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规律特点及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进行分析,汇总出当前几种突出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诈骗手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识别,提高警惕,最大限度地...
诈骗与民间借贷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活着的法律【案情】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被告人王某虚构其在合肥市经营被单厂,给各大专院校学生生产被套、被絮、毛巾等,由其大女婿经营,另虚构二女婿有挖掘机在外做工程等谎言,以被单厂收购棉花、发工人工资、买挖掘机资金紧张等借口,先后骗取被害人张某甲、王某甲、孙某某、赵某某、张某乙、王某乙等人共计156.14万元。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电信诈骗又抬头公安支招: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犯罪嫌疑人冒充久未谋面的同学、朋友,或是电信、公安、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的虚假身份,通过一个电话、一个账户,令许多人上当受骗。昨日,公安机关向本报提供了两个案例,希望市民对这类电信诈骗手法加以提防,以免上当受骗。上海男子一个电话丢了3万2月17日,上海一名男事主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简单寒喧一番后,事主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朋友。随后,对方以亲戚生病急...
县公安局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宣传活动工作方案范文今年以来,我县电信新型违法犯罪呈现高发态势,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被骗损失不断攀升,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经济社会的诚信体系。为严密防范电信新型违法犯罪,坚决遏制案件高发态势,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平稳有序,经县局党委研究决定,自20xx年x月至x月期间,开展防范电信新型诈骗犯罪宣传活动,为确保...
电信诈骗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范文电信诈骗心得体会时间:2021-08-10---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时间:20XX年X月X日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诈骗罪的新型诈骗犯罪,其针对不特定对象实施诈骗行为,采用非接触的方式,信息传播工具和新的支付方式的使用,诈骗手段的不断更新,不易识别,给实践中此类犯罪的认定带来了困难,也对传统诈骗罪的相关理论产生了一定冲击。...
诈骗与民间借贷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活着的法律【案情】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被告人王某虚构其在合肥市经营被单厂,给各大专院校学生生产被套、被絮、毛巾等,由其大女婿经营,另虚构二女婿有挖掘机在外做工程等谎言,以被单厂收购棉花、发工人工资、买挖掘机资金紧张等借口,先后骗取被害人张某甲、王某甲、孙某某、赵某某、张某乙、王某乙等人共计156.14万元。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诈骗的区分及后果内容提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以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合法行为。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不涉及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不是合同。虽然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但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也不是合同。欺诈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
警方揭密12种电信诈骗手段提醒市民谨防上当随着手机、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广泛应用,不法分子采取打电话、发短信、网上购物等方式实施的“电信诈骗”活动日趋猖獗。近年来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主要包括12种主要的作案手段。1电话欠费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警务人员致电事主,告知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捆绑了欠费电话及银行账户,涉嫌洗钱,事主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急于澄清自己,便将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
浅议农村婚姻诈骗案件的特点和防范措施虞城县公安局芒种桥所郑玉东农村案件中,除了盗窃、纠纷、寻衅滋事这几种主要的案件类型之外,诈骗案件因其手段独具的迷惑性,对受侵害方“心理短板”的精确把握性,以及受侵害人心理暂时的“自愿性”,且诈骗案件越来越有高智商犯罪的趋势,而在农村受到群众的日益关注。案例:2006年3月27日,虞城县芒种桥乡小杨村委会张阁村民张拥军(1974年11月11日出生,残疾)通过本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