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蕴藉”一词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运用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会有不着其字,尽述其义的诗句。这就是中国历代诗人讲究的“蕴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蕴藉”,它亦作“温藉”,“酝藉”,宽和有涵容,来自中国山典诗学,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概念。辞书上的解释是含蓄有余,含而不露的意思。蕴藉一词在古文中常被提及运用,这种含蓄的艺术境界正是中国古典诗文流传至今,能不断延伸出新的意义的缘由所在...
论莫言小说中肉意象的文化蕴藉作者简介:申长崴,硕士,讲师,鸡西大学,黑龙江鸡西。邮政编码:158101文章编号:1673-6758(2022)04-0101-2论莫言小说中“肉”意象的文化蕴藉申长崴摘要:莫言小说中的“肉”意象鲜明而独到,在“肉”意象的世界里,既有莫言“独特强调”的言说,也有莫言“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立场,还有莫言独具的文本特色和人性情怀。试从“食”“色”两个方面阐释莫言笔下“肉”意象的文化蕴藉。关键词...
(一)文学与话语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指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语言结构——社会集团的语言规则系统;言语——个人的具体语言行为话语——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听众觉得你的朗诵话里有话。(字面以下的深层意义)话语形态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如下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