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涧,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的种族历史书写——《华人:金山勇士》与早期北美华人移民史《南开学报》,No.1,2007:(121-26)。摘要:以《女勇士》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第二本书,巨著《华人:金山勇士》更值得学术界的关注。书中记载的早期北美华人移民的历史背景和劳工的经历,填补了美国历史书上的空白,是研究美国文化和历史、中美关系和种族关系的必修课。本文从后現代、后殖民理论的视野,探讨了后现代派隐喻小说的美学原理...
后现代语境下宁浩导演艺术的美学透析摘要: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后现代语境下中国导演宁浩电影的导演艺术。并总结出其导演风格的后现代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宁浩独具匠心的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话语的后现代电影,并站在当下影视前沿的大背景下分析比较70后导演在寻找中国后现代电影的发展之路,试图探究宁浩之所以成功的秘诀,及其导演艺术的美学思考。引言:导演宁浩,凭借2006年7月《疯狂的石头》横空出...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研究趋势的几点思考暨“中国电影百年国际研讨会”侧记关键词: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重写电影史从2005年6月5日至11日,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和国际亚洲电影协会ACSS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联合主办“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暨中国电影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多名国外学者及几十位国内重要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会,庆祝中国电...
4713微电影比对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一、后现代语境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对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热情。交响乐、芭蕾舞、西洋绘画、古典文学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抽象艺术、朦脓诗、荒诞剧、现代派小说也受到了人们亲睐,甚至萨特、弗洛伊德、马斯洛的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也成为了畅销书。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前导的整个中国文化也因而充满了一种启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价值哲学文章来源毕业论文网www.biyelunwen.com.cn【内容提要】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成了他的重建形而上学工作。由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当作一种价值哲学来研究,他的政治经济学中的每一个范畴都体现着他的价值哲学思想。本文着重以其中的货币、价值属性和商品拜物教三个范畴分析马克思有关价值存在、价值主体性和价值意识的原理。【摘要题】价值论【英文摘要】Marxrealizedthere-constructionofth...
目录引言....................................................................................................1一、观念摄影的概念、形成............................................................21、观念摄影的概念.....................................................................22、中国观念摄影概念的提出.....................................................2二、刘铮摄影作品概述....................
关于生态语境下法律话语翻译的综观视角及路径在我国依法治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法律人从法学的角度分析法的权责、探讨法理精神。然而语言形塑思维、建构意义,对法律的研究同样离不开对语言本体的思考。近年来,语言学者们展开了以立法文本和庭审话语为主要对象的法律语体范式研究,模糊语、指示语、情态词等现象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在法律翻译领域,从交际论、目的论、对等论出发的有...
DOI:10.13796/j.cnki.1001-5019.2019.06.011从健全职业到服务抗战:抗战语境下新闻记者自我教育的转向——以上海记者座谈”为中心胡凤摘要:抗战时期,新闻记者的自我教育存在明显的从学术化、职业化向政治化的转向,以“记者座谈”为代表的上海新闻记者群体的转向颇具典型性。作为一个活动于局部抗战阶段的新闻团体,“记者座谈”成立初期以健全职业为宗旨,推动现役新闻记者的学术活动和自我教育,后期则逐步转变为以探讨战时...
后现代语境中喜剧形式的现代性诉求——电影《斗牛》分析黄宝富摘要:电影《斗牛》中谐趣快感与视觉痛感、喜剧形式与悲剧内容在后现代语境中杂糅共存,通过怪诞、滑稽、悖理的电影影像,在跳跃、断裂、离奇的叙事结构中,体现出荒诞悖谬、无奈的人类命运。关键词:斗牛;后现代语境;现代性;荒诞;喜剧在逐渐增加的后现代生活的焦虑和忧患以及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意识之中,电影消费者渴求轻松化的精神愉悦和个性化的心理慰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语境下如何实现依法治狱的研究【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监狱是国家暴力机关,肩负着惩罚改造罪犯的重任,监狱能否做到依法管理,规范运行,关系着依法治国总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笔者认为,依法治狱,应该包括监狱的法制化建设、严格治狱、文明治狱等方面内容,三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形成了依法治狱系...
中国语境中的全球化现代性和民族国家一、全球化和现代性尽管全球(globe)这个词英语中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全球化成为西方学界描述和分析世界宏观秩序的概念却是八十年代初和中期以后的事。全球化所表达的不仅是人类世界和社会生活所经历的实际变化,而且也是对这一变化越来越明确的意识。八十年代以前的许多现代化理论对全球化的不同方面也多有涉及,但毕竟都还没有明确将这些方面放在全球化的宏观框架中加以联...
生存哲学:中国语境及其使命作者:贺来一、“生存哲学”的具体性和现实性西方哲学自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人以来,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理论转向,即从传统知识论哲学形态向现代生存论哲学形态的转向,受此促动,近年来在我国哲学界不少学者笔下,“生存”、“生存论”、“生存哲学”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稍加分析,人们不难发现这些概念后面所蕴含的深层动机和良苦用心,那就是通过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摆脱...
“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中国语境(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90年代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概念经常混用,学术界、学术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部门仍在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哲学社会科学”是学术管理部门使用的概念,在当时体现了建国后的50年代向苏联学习的特征,而“人文社会科学”概念是现代科学共同体使用的学术概念,是科学共同体的内部学科分类意...
中国语境下的自由主义:潜力与困境*刘擎【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中国语境下自由主义的潜力与困境,既是一种辩护性的论证,也是一种反思性的批判论述。与当下流行的自由主义论述不同,作者并不预设普世主义的人性或文明,而是试图论证自由主义思想之可欲性与可行性是基于中国自身语境的内在发展,源自历史实践所造就的“社会想象”。文章介入了自由主义与儒学学说以及社会主义论述之间的相关争论,并对自由主义在中国语...
中国语境下的“杜威”:朋友、恶魔与旗帜作者:芭芭拉史古斯单位:瑞典兰德大学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杜威思想的接受、修正和转化:在民国时期(1912-1949),共产党在1949年取得政权之后,邓小平实施“四个现代化”之后(20世纪80年代),以及当代中国。普遍认为,杜威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考察了从他1919年访华直到今天的这段时间,这种影响是怎么通过杜威自己、通过他的中间人、传播...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摘要】:晚清和五四这两个阶段确立了中国现代性由器物、政体到精神文化,由“强国保种”到“新民”再到“立人”的启蒙主义价值体系的架构,而此期的文学则感性地体现了晚清至五四中国现代性发生和构建的历史过程,也因此被称作启蒙文学。启蒙价值体系中的“种”、“民”、“人”、“国民性”等概念则暗含了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强国保种”到“新民”再到“立人”的启蒙主义价值的渐...
活力与限度——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陈亚平内容提要:文化研究的崛起对文学研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所体现出的广阔的观察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整体性阐释的范式使文学研究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历经了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和美学、心理学研究的时代性更叠之后,又多了一个文化阐释的角度。文化的视角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先,文化视角丰富了文学研究的...
从“法制”到“法治”的中国语境“语境”之于社会科学,可谓意义重大。就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而言,“法制”与“法治”的瓜葛,这个在西方近现代法学中即使存在也是容易得到解决的问题,竟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界激烈论争的重大主题,乃至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围绕“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的论争构成了当代中国理论法学演进的基本脉络,而实现从“法制”到“法治”的话语转换,竟成了法学中人相当长时期内的严肃理...
不同语境下的宗教公共性及其对当代中国宗教之意义摘要:宗教不是一个空名,而是一个实在,是一个以信仰为纽带把社会成员联系起来的组织。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是私人或个人的。强调宗教的公共性,就是强调宗教团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强调宗教、哲学、神学的公共性是西方社会思想的一种发展趋势。中外学者对公共性的理解存在的差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处境引起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走政教...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语境解析刘明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1期作为传播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1]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全球化角度解读《宣言》,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本课题组认为:对《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研究,应以文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