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准备与观徐艳华(江丙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江丙南昌330006)【】R472【文献标识码】B【】2095-1752(2013)16-0275-02保证病人的安全是护理管理的要点,医院内每天都有大量的危重病人在运送,急诊科转运到病区或手术室急诊手术,到辅助科室进行相关的检查,病区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转运住院病人运送到相关辅助科室进行检查或科室间转科病人的运送,在运送的过程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在晚上更为...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策略探讨白述梅王红玉吴红玉(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R19【文献标识码】A【】1672-3783(2015)07—0049—01【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策略。方法将安全转运策略实施于木院160例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评估安全转运效果。结果160例危重病人,安全转运156例(97.50%);转运期间发生危机重症4例(2.50%);经及时抢救,3例安全转运,1例死亡。结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期间,需实施...
体检中心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叶有强1袁君君1彭虹1郑芳2(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519000;2广东珠海市人民医院519000)【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心潜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降低体检中心院内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针对医院感染潜在的各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整改防控措施。结果经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优化环境设施等措施,有效地杜绝了院内感染发生,保证了体检者的安全。结论健康体检服务抓好院内感...
品管圈在降低院内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率中的应用(1.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急诊急救科吉林长春130033)(2.吉林省春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吉林长春130033)【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院内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率中的应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风险,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监测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
医院内神经内科疾病感染的临床分析张晓燕(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总院458030)【摘要】目的分析祌经内科疾病院内感染的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所选取的50例病例进行观察,从病因、治疗、预防角度进行分析,感染者共17例,统计结果。结果神经内科病人因其病区环境复杂、卧床时间长、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等原因易患病,由于祌经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导致感染更难康复,给患者带来的负担更大。结论控制...
供应室消毒管理与院内感染(云南文山州人民医院供应室云南文山663099)【摘要】目的:对供应室消毒管理与院内感染两者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供应室消毒管理与院内感染之间存在的关系。总结出有效的消毒管理办法,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出现。结果:消毒供应室的合理布局、供应室人员的培训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牛.概率。结论:医院供应室消毒管理可以有效杜绝院内感染。【关键词】供...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内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孙晶晶黄静波通讯作者桂一褚丹丹(南京军|X:南京总医院核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目的:调研住院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分析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及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制压疮发生情况调查表,选择2012年2、3、4连续三个月的同一天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院住院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在未经特殊干预措施下2012年2〜4月连续三个月压疮的发生率从33%下降到115%,...
呼吸内科患者院内细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江苏南京210015)【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患者院内细菌感染的情况以及引起感染的原因,从而对呼吸内科患者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以木院已被确诊为呼吸内科院内细菌感染的42位患者组成实验组,再随机选择42位非院内细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各种资料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实验组患者的菌种鉴定资料进行统计和...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茵类型和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诊断的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础疾病的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茵感染的重要原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是其主要诱因。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发现、早诊断...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群英云南省迪庆州维丙县人民医院内科674600【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为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氟康唑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临床上,肺部真菌感染无特异性表现,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就是减少易感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治...
医院内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刘佳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调查社K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013年临床标木检出的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结果一年来共监测多重耐药蘭感染631例,其中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367例,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264例,ICU收治社IX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最多,构成比占257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为...
做好急诊院前院内抢救仪器配备及管理的体会张淑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丙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院前及院内抢救仪器管理方法。方法:对多年来的急诊科抢救仪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结果:确保了抢救仪器的正常运转,提高了抢救工作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论:延长了抢救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医疗差错及纠纷。【关键词】抢救仪器;配备;管理;检查;专管人【1R473.5【文献标识码】B【】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病房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将高危因素的防治策略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总结,作为临床参考。方法:通过资料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所收治的共计10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主要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总结分析发现,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监护病房高危因素的发生率为5.4%。100名感染的新生儿当中,早产儿56例,胎龄在2周到31周不等,发生院内感...
婴儿培养箱消毒方法改进及院内感染控制对策研究婴儿培养箱消毒方法改进及院内感染控制对策研究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74。。婴儿培养箱在危重新生儿疾病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容易导致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我们通过改良经典的操作人员手和培养箱消毒方法,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培养箱污染所致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几率。。资料与方法。对照组(经典消毒组)消毒方法与材料〈sup〉[1]</sup>:...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内康复效果。方法11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58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Y果康复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对照...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1524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1636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观察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不同季度感染率、院内感染部位。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0%(35/1524),对照...
真菌诱发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结果以及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114例最终检验诊断确定?檎婢?诱发感染的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抽取模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没有进行真菌检测,仅根据经验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真菌检测,根据检出的不同菌种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观察实验组真菌检出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院内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种类、侵入性操作次数、住院时间、体重、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相关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76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大于70岁的患者有31(40.79%)例,小于60岁的感染患者有18(23.68%)例;上呼吸道感染27(35.53%)例,下呼吸道感染21(27.63%)例,胃肠道感染17(2...
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口腔科院内感染发生【摘要】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严格的器械消毒、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是防止口腔科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防范意识;口腔科;院内感染【】R416【文献标识码】B【】1005-0515(2011)06-04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口腔设备与器械消毒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口腔医师由于职业性危害因素较多,这就要求口腔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诊疗规范,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