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角度看_政府工作报告_英译本句子特征_崔亚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这也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令人瞩目。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所作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是外界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威。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对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
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分析-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分析贯丽丽【期刊名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1【摘要】本文从中国元素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抽象化和具体化体现,并通过具体分析直译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详细论述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旨在充实翻译方面的相...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诗词英译本译者风格对比研究摘要:中的诗词是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文章基于作者自建的诗词汉英平行语料库,借助语料库软件,从词汇层面对诗词的两英译本――霍克斯和闵福德合译本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本呈现出的不同译者风格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发现:霍译本用词更为丰富,重视对人称代词的使用,其驮泳涞氖量远多于杨译本;杨译本定冠词the的使用有一定的倾向性,其简单句...
浅析《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译本的翻译补偿策略【摘要】在《红楼梦》的英译过程中,面对中英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杨宪益与霍克斯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大化地体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然而翻译不是单纯的词语转换,两位译者受到主流意识形态、诗学意识形态、译者身份、读者对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结合翻译补偿理论与《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的两个英译本,探寻两位译者采用的补偿策略,并分析译者采用不同策略的原因。【关键...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王军(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由于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篇篇精品,意象丰富,比较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诗词意象的处理,发现各有特色,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关键词:红楼梦;意象;诗歌翻译中图...
基于贝尔曼理论阐发《关雎》英译本中的两种弱化现象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姚昱冰摘要:贝尔曼的十二种文本变形倾向能够有效地帮助译者在翻译时保留原文本的异质性内容,使译文真正的忠实于原文。这种分析译文变形的方式即为否定分析。本文基于贝尔曼的否定分析来探究理雅各英译本《关雎》中的质的弱化和量的弱化现象,以及理雅各是如何规避这种现象发生的,以期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提醒译者规避弱化现象的发生。关键词:理雅各;...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评析_围城_英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第14卷第3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4,No.32022年6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Jun.2022收稿日期:2022-03-23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评析《围城》英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李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辽宁葫芦岛125000)摘要: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学家格特(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修辞格翻译的强大解释功能。关联理论可以从语用...
对象,探讨中国典籍i译的文化策略选择。亚瑟?韦利及其中国典籍英译本探究摘要:本文以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例,从特有文化词和形象比喻词入手分析韦利对中国典籍翻译的文化策略选择,探讨如何选择中国典籍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关键词:汉学家;《道德经》;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69-02中国历史和文化主要依靠传统典籍记录其精华,跨文化交流...
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阶段研究摘要:1988年莫言作品首次被译成英文,到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总共跨时25年,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分析这个时期莫言作品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特点,可以细分出起始、初兴与成熟三个不同阶段。关键词:莫言;海外传播;诺贝尔文学奖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00-041988年莫言的短篇小说《民间音乐》首次被译成英文,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5年,莫言站...
《社戏》英译本的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李睿摘要:传统小说翻译重视原文内容的传递而忽略了其中语言形式的研究,而文学文体学将语言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以发掘出其中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该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社戏》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来说明文学文体学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文学文体学;词汇;句法;修辞[]:I206[文献标识码]:A[]:1002-2139(2020)-06-0-011.引言文...
《祝福》及其英译本汉英语序研究摘要:语言组织的不同是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直接原因,因此,比较语言组织法对于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异同意义重大。即以前人理论研究为依据,对比分析《祝福》鲁迅原作及杨宪益英译本中英汉两种语言语序的异同。关键词:《祝福》;语序;异同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65-02一、概述鲁迅的小说在推敲精炼的语言之际,同时强调人物的命运小说《祝福》,使人们对一...
基于生态翻译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分析何晴霞王怿旦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国际地位及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及现代科技建设逐渐得到西方诸多国家的肯定,在国际交流中的软实力及话语权也日渐提高。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是我国对外政事的交流枢纽,有利于西方国家认识中国,对推动中国步入国际政治舞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有效提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如何全面而清晰阐明我国政府工作的内容,是当前政府对外...
《论语》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王毓芳(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摘要】不同时代的《论语》英译本多达二十种以上,理雅格,韦利和安乐哲的译本译于不同的时代,也是影响较大的三个经典海外译本。虽然三个译本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但由于翻译目的和译者主体的差别,翻译策略也呈现细微差异。三个译本因各种因素的局限,都存在对原文的误译。【关键词】《论语》;理雅格;韦利;安乐哲中图分类号:H315.9AContrast...
对比赏析夏衍《野草》的两个英译本文/郭丽杰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二者在遣词造句、句式结构、叙述角度上又各有特色。本文选取原作的三个片断从语义选择、译作风格与原作风格的契合度这两方面来评析两个译文本。一、引言《野草》是夏衍(1900—1995写于抗战时期的一篇寓理散文。它运用象征手法,以看似很弱小而实际生命力异常顽强的小草.来比喻在艰难的国运(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面前....
试析《易经》英译本中专有名词的误译刘阳王妹月[摘要]《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享誉中外,译本众多。但由于成书年代久远,以及中外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差异等各种条件的局限,即使在相当权威的译本中,也难免存在理解的偏颇与局限性。本文以《易经》中专有名词为研究对象,以汪榕培、理雅各和卫礼贤三个经典英译本为研究文本,来研究《易经》英译本中专有名词的误译问题,旨在分析各英译本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
论《布洛陀经诗》英译版本与翻译策略【摘要】壮族史诗《布洛陀》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把它译成英语,让更多的国外学者认识和了解壮族及其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壮族及其文化在国外的影响。本文拟从版本的选择、翻译的体制、翻译目的等方面对《布洛陀经诗》英译版本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关键词】壮族史诗;布洛陀;英译;翻译策略【作者】陆勇,广西百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广西百色,533000【】C958【文献标识码】A【...
《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的文化透视杨山青(贵阳学院外语系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幽默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幽默翻译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幽默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式,是展示民族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但文化差异造成汉英幽默翻译中的巨大障碍。《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围城》中的幽默翻译,我们能够更深的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本文将通过《围城》英译本的...
“信、达、雅”标准下《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两种英译本的比较李颖(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803班16号14080702166)吴倩(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803班01号14080201618)摘要:《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的发表,引起海内外的极大震动。信中,中共党员廖承志先生用个人的私谊,渗透、渲染民族感情。既表达了对蒋经国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又从国家、民族、个人的角度,对蒋经国先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劝蒋经国以两岸和平为念,积极促进台湾...
《落花生》两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对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对《落花生》的英译本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原文的写作目的,风格和语言特点从而对翻译的分析打下良好基础。举例对翻译的段落进行了对比分析,反映了译者的期待视野影响翻译目的,职业经历和翻译的基本观点影响期待视野。这一点对于文本不确定性和语义空白点的具体化十分重要。【关键词】《落花生》;张培基;刘士聪;接受美学;翻译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