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归纳整合一、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1.“绿色壁垒”的起因在今天,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严重问题,正是由于生态问题,绿色壁垒也应运而生。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绿色壁垒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
章末归纳整合海洋石油污染1.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不仅仅影响海洋生物,只不过海洋石油污染最大的危害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油膜覆盖海面阻碍了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过程,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和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量。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面积油膜的长期存在,将减少进入海水的氧的数量,从而降低海...
章末归纳整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成因主要分布危害对策荒漠化沙漠化自然:气候干旱,降水量少;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季风区的边缘地带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保护好现有植被;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加强管理,退耕还林、还牧石漠化地表土层薄,土下基岩坚硬,地石灰岩广布的高原山区使山地成为荒漠,人畜饮水困禁止陡坡垦荒;实行封山育林形坡度大,降水...
章末总结突破一动量定理及应用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变化。2.公式:Ft=mv2-mv1,它为一矢量式,在一维情况时可变为代数式运算。3.研究对象是质点。它说明的是外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或解题时,只考虑物体的初、末状态的动量,而不必考虑中间的运动过程。4.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确定初、末状态的动量mv1和mv2(要先规定正方向,以便确定动量的正负,还要把v1和v2换...
第3课时动量守恒定律[研究选考把握考情]知识内容动量守恒定律考试要求加试c基本要求1.理解系统、内力和外力的含义。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3.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较简单的问题。4.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适用性。5.会判断典型情形下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发展要求1.知道动量守恒的近似条件,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2.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导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说明1.只要求解决一维运动中简单的动量守恒问题。2.只要...
[目标定位]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及自感电动势,会分析和解释自感现象.2.知道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和自感系数有关,并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3.知道日光灯的组成,能用自感的知识分析日光灯的启动及工作原理.一、自感现象1.自感:由于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2.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3.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作用: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电流增加时,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加;电流减小时,...
[目标定位]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并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3.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是楞次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感应电流的方向1.实验探究将螺线管与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分别将N极、S极插入、抽出线圈,如图1所示,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如下:图12.分析操作方法内容甲乙丙丁N极向下插入线圈N极向上抽出线圈S...
[目标定位]1.加深对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的理解和应用.2.巩固用能量的观点解决电场力做功的问题.3.掌握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圆周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例1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A、B两平行板相距h,上极板A带正电,现有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在B板下方距离B板为H处,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从B板小孔进入板间电场.图1(1)带电小球做何种运动?(2)欲使小球刚好打到A板,A、B间电势差为多少?解...
第6节自感学习目标核心提炼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及自感电动势,会分析和解释自感现象。2个概念——自感电动势、自感系数2种现象——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1种应用——日光灯2.知道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自感系数有关,并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3.知道日光灯的组成,能用自感的知识分析日光灯的启动及工作原理。一、自感现象1.实验探究通电时的自感断电时的自感电路图现象接通电源,D2立即正常发光,D1逐渐变亮断开开关,灯泡D过...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科学精神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变化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复习集成块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自修快通关]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
1.2.2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学习目标]1.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和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的真假性的判定方法.[知识链接]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1)x>3;(2)2x+1是整数;(3)对所有的x∈R,x>3;(4)至少有一个x∈Z,使2x+1是整数.答:语句(1)(2)含有变量x,由于不知道变量x代表什么数,无法判断它们的真假,因而不是命题.语句(3)在(1)的基础上,用...
11.4算法案例[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2.理解并能利用案例中的算法解决具体问题.[知识链接](1)20和30的最大公约数为10.(2)已知函数f(x)=x2+2x-1,计算f(1)的值时用了2次乘法和2次加法运算;当函数变为f(x)=(x+2)x-1,求f(1)时,用了1次乘法运算和2次加法运算.[预习导引]1.辗转相除法(1)辗转相除法,又叫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古老而有效的算法.(2)辗转相除法的算法步骤...
11.3.3循环语句[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2.会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伪代码.3.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便简捷.[知识链接]在一些破解密码的软件中,经常会使用穷举法,或称为暴力破解法,是一种针对于密码的破译方法,即将密码进行逐个推算直到找出真正的密码为止.例如一个已知是六位并且全部由数字组成的密码,其可能共有1000000种组合,因此在软件中可以将...
1.3.4循环语句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重点、难点);2.会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程序(难点);3.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便简捷.预习教材P22-24完成下面的问题:知识点循环语句1.当型循环语句它表示当所给条件p成立时,执行循环体部分,然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成立,那么再次执行循环体,如此反复,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时退出循环,其一般格式为...
1.3.2命题的四种形式[学习目标]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会写出某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2.认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联系.3.会利用命题的等价性解决问题.[知识链接]下列四个命题:(1)如果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2)如果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3)如果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4)如果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观察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和结...
–1.1命题与量词1.1.1命题[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知识链接]在初中,我们已学过许多数学命题,当时是如何定义命题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答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命题.如: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预习导引]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许多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语句,其中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2.命题的真假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1.2基本算法语句1.2.1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学习目标]1.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2.理解这些语句与相应逻辑结构的关系,并能转化为程序语句.[知识链接]1.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2.已知两个杯子分别装有酒精和煤油,要将两个杯子里面的液体进行交换,至少还需要1只杯子;3.已知一个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高为h,则这个正三棱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ah、a2h.4.直线...
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学习目标]1.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2.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特征.3.会用自然语言表述简单的算法.[知识链接]1.初中时,可以通过消去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只能够被1和本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数叫质数.3.对于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f(x),通过不断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渐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
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在△ABC中,sin2A≤sin2B+sin2C-sinBsinC,则A的取值范围是()A.(0,]B.[,π)C.(0,]D.[,π)答案C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2≤b2+c2-bc,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则cosA≥, 0<A<π,∴0<A≤.2.在△ABC中,sinA=,a=10,则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A.B.(10,+∞)C.(0,10)D.答案D解析 ==,∴c=sinC.∴0<c≤.3.在△ABC中,若a=b,A=2B,则cosB等于()A.B.C.D.答案B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学习目标1.掌握诱导公式五、六的推导(难点).2.能够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值、化简与证明问题(重点).知识点诱导公式五、六1.诱导公式五、六2.公式五和公式六的语言概括(1)函数名称:±α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α的余弦(正弦)函数值.(2)符号: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3)作用:利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相互转化.【预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