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分子晶体[学习目标定位]1.熟知分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常见的分子晶体。2.能够从范德华力、氢键的特征,分析理解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3.会比较判断晶体类型。一常见的分子晶体结构1.碘晶体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碘晶体的晶胞是一个长方体,在它的每个顶点上有一个碘分子外,每个面上还有一个碘分子,每个晶胞从碘晶体中分享到4个碘分子。(2)氯单质、溴单质的晶体结构与碘晶体的结构非常相似,只是晶...
1晶体类型及其结构与性质晶体的类型直接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延展性、水溶性等。而晶体的类型本质上又是由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决定的,通常可以由晶体的特征性质来判定晶体所属类型。1.四类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比较类型比较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构成晶体的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粒子间的作用力离子键(强)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粒子间的静电作用物质的性质...
4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比较判断晶体熔、沸点的高低时,首先分析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其次抓住决定同一类晶体熔、沸点高低的主要因素。1.不同类型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除少数外)>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则很低,如汞、铯、镓等。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低。(1)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章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A.①②③B.仅有①C.①和③D.①和②答案C解析任何原子核中均有质子,为使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故核外必须有与质子带相反电荷的电子,所以原子中必定存在质子和电子,可以不存在中子,如H,它的核内只有1个质子。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
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电负性的概念及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2.学会用电负性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两成键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一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1.电负性的概念(1)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常以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氟的电负性4.0为标度,计算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是一个相对值,没有单位。(2)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表...
章末归纳提升专题我国能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0%。(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能源问题及成因(1)问题:①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②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的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学考要求1.分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2.评价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2.防护林带包括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护带、防风固沙带等,它以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目的。3.“罗斯福工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营造防风林;扩大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
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考要求世界主要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的分布一、地质灾害1.定义: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2.类型(1)地震①概念: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②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③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起...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学考要求世界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一、干旱与洪涝1.气象灾害的概念: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2.干旱(1)概念: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2)危害: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而严重干旱可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3)分布:全球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3.洪涝(1)洪水灾害:指由...
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考要求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一、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表现从近40年的情况看,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2.原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增加。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方法点拨]分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考要求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灾害类型:主要灾害是水旱灾害和地震,此外,农作物的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2.灾害产生原因(1)干旱: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夏两季降水较少,易发生干旱。(2)洪涝:降水多的年份多以暴雨为主,加上平原地势低...
章末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江苏昆山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拋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止下午3时,共有68人遇难B.新华社2017年1月11电欧洲大陆近日寒流肆虐,已导致至少30人死于低温天气,其中包括一些无家可归者C.南太平洋中部海底发生的火山喷发D.2014年7月24日,一架由西...
课时3水文、生物灾害及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学习目标定位]1.理解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成因和特点,简述它们的分布规律。2.了解主要的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理解各种生物灾害的特点和成因。3.结合地图掌握世界上的两大自然灾害带,了解各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一、主要水文和生物灾害的成因及影响1.洪涝类型洪水涝渍实质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①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发生...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原因(1)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处)。(2)地貌:①多山的地貌。(3)地质:强烈的②地壳运动。(4)气候:不稳定的③季风环流控制。2.主要灾害种类: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3.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自然灾...
一、选择题1.有关对居住小区居住环境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住宅及各种辅助建筑物的建设要求安全、实用、利于采光和通风B.各种体系的配套设施要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邻里交往、合理与有效利用资源为原则C.居住小区的空间组合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原则,并且不同空间的分布和比例应该适宜,不应该相互干扰D.各种体系的配套设施要以最经济为原则,个别住户不予考虑,避免造成较大浪费解析各种...
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中心地理论及其应用21、6、8区域城镇体系3、78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54、67、8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只是一种假想的模式,它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B.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成功地利用中心地理论的先例C.现实生活中常可发现完全呈正六边形的服务范围D.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着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
一、选择题1.关于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为()A.中心地的级别与其服务范围成正比B.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C.不同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D.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解析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答案B2.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的对应,正确的是()。A.甲:普通服装店,乙:家具商店,丙:星级宾馆B.甲:珠宝行,乙:家具商店,丙:早点铺C.甲:早...
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城市环境问题13、4、76、8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57一、选择题2011年10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高达70亿吨,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完成1~2题。1.城市垃圾存量日益增长的原因是()。①生活水平提高②交通堵塞越来越重③产品包装过度④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增量速度A.①②③B.①②③④C....
一、选择题1.2011年9月11日北京小雨天气,从下午1点到夜里10点长达9个多小时的全市大堵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造成此次大堵车的因素是()。①普降小雨导致道路湿滑②周末出行集中③交通事故频发、机动车增长过快④居住区分散⑤中秋将至导致商业街区交通压力增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①②③⑤项都是此次大堵车的主要原因。④项“居住区分散”不成为堵车的原因,因居住区也不宜集中,且北...
综合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5年9月22日是第九届“世界无车日”,许多城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无车日”活动。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从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答案D解析汽车作为现代的主要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