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重新构造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重新构造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重新构造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重新构造一、重构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总体思路在制定我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的过程中,研究侵权行为法的专家学者都重新对侵权行为法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新的思考。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最好的形式和结构,就是可以用五编的结构来表述侵权行为法理论的体系,这就是把完整的侵权行为法理...
《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理由概说(二)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二、关于第二章自己的侵权行为(一)对人身权的侵害第二章是对一些主要的、常见的自己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列举性规定,分为三个部分:关于侵害人身权的规定;关于侵害财产权和财产利益、精神利益的规定;关于专家责任的规定。前两节由张新宝起草,第3节由龚赛红起草。第1节包括对生命权的侵害,对身体、健康权的损害,对人身自由权的侵害,对名誉...
《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理由概说(四)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四、关于第四章准侵权行为:严格责任的规定(一)关于物造成的损害1、对物造成的损害之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第58条[一般规定]物之保有者对物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物之保有者是指物的所有者、占有者、管理者或者其他对物之危险具有控制力的人。准侵权行为法除了调整他人造成的损害之赔偿关系外,还调整物造成损害时赔偿义务人与...
中国侵权行为法的百年历史及其在新世纪的发展(下)OntheHundredYearHistoryofTortLawofChinaandDevelo-pmentinthe21stCentury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三、中国现行的侵权行为法——20世纪后50年中国现代侵权行为法立法,整整经历了20世纪后半期。在这20世纪的后50年中,中国侵权行为法的立法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将这50年的经历进行回顾,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初创时期新中国建国初期...
简析侵权行为法在民法典体系构成中的模式张世琳发布时间:2010-1-14【字体:大中小】[摘要]侵权行为法自身在民法典的体系构成中究竟如何安排,归纳起来有五种模式可供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五种模式,并认为应该采绝对独立模式中的一元责任模式。[关键词]模式相对绝对考量立法的历史与现实,比较有关法典形式的学说和争议,侵权行为法自身在民法典的体系构成中究竟如何安排,归纳起来有五种模式可供选择。将这些模式以是否独立...
中国侵权行为法的100年历史和新世纪的发展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0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大变动、大变革的伟大时期。在这100年中,中国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继而又实现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重大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立法上,中国完成了从古代封建专制的中华法系到近代法时期以及到现代法时期的两次巨大转变,正在向全面现代化发展。在人类正在告别20世纪即将进入21世纪这样...
德国与荷兰侵权行为法考察工作日记(三)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三、依据道路交通法的归责问题六月六日下午访问德国科隆安联保险公司安联保险公司是比较大的上市保险公司,2005年的营业量达到1千亿欧元。在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就是人寿险,全年的营业额是150亿欧元,只是安联的15%。安联公司是一个跨国公司,与20个国家有业务往来,亚太是其重要的市场,与14个国家有业务关系。安联保险50%的业务于大的公司,如IBM,西门子...
(二)再述宋濂与道教之关系。宋濂深入佛教,尽力维护佛教在明初的发展,却没有因为深入佛教而对道教进行排斥,对道教之说“心颇艳之”:“予闻神仙家之说,葆精啬神,冥合太虚,翛然玄览,却立垢氛之外,下上星辰,呼吸阴阳,超无有而独存,心颇艳之。迩年以来,刊落世婴,外物之为覊馽者,皆释然谢去,思欲排空御气,神游八极之表,俯瞰仙华,而时一下之。”1为世俗、外物所羁绊而烦心的宋濂,艳羡逍遥于太虚、却...
德国与荷兰侵权行为法考察工作日记(十)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十一、荷兰的医疗纠纷法律适用问题六月十二日下午到乌特来希特市,访问荷兰皇家医疗协会报告主题:荷兰的医疗纠纷法律适用问题报告人:约翰•雷戈马特教授,皇家医疗协会法律部主任一、荷兰的医疗纠纷投诉程序在荷兰,一个病人要对医疗纠纷进行投诉,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向投诉委员会投诉。在荷兰,任何一家医疗机构都建有患者投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三...
(二)再述宋濂与道教之关系。宋濂深入佛教,尽力维护佛教在明初的发展,却没有因为深入佛教而对道教进行排斥,对道教之说“心颇艳之”:“予闻神仙家之说,葆精啬神,冥合太虚,翛然玄览,却立垢氛之外,下上星辰,呼吸阴阳,超无有而独存,心颇艳之。迩年以来,刊落世婴,外物之为覊馽者,皆释然谢去,思欲排空御气,神游八极之表,俯瞰仙华,而时一下之。”1为世俗、外物所羁绊而烦心的宋濂,艳羡逍遥于太虚、却...
道教“道法自然”与生态思想(张之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一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许多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众多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讲求“道法自然”的中国道教。现在一般的看法,认为道教人生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自然宇宙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思想和...
三无论以哪种身份来华交流的僧人,来到中国后,其交往、问学对象中不乏深谙禅学的文人,而宋濂以在明初的特殊地位成为这类文人的代表人物。宋濂在为日本僧人所撰的这些文章,除叙述其事迹与在日本传播禅学之外,同时为其宣讲禅学的“真实义”。上面提到的文珪禅师,在日本建禅寺,保存佛教典籍,借出使明朝之机,让先来中国的僧人令仪(即范堂禅师,又写作“今仪”,不知何者为准)请宋濂为禅寺作碑铭,宋濂在《日...
中国传统和谐观念与现代外交(张之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现代外交除了一般人可以看到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交往之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深层的文化理念外交。各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虽然受到当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本国的民族文化、心理、习惯等方面也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对外交往产生重大且深层的影响对中国来说,一些传统文化观念一直对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如建国以后一直强调睦邻友...
三方孝孺的宗教观念从实质上,方孝孺与宋濂的宗教观念是一致的,即在三教中,儒学为根本。与宋濂“盗跖甚夭,颜子甚寿”之意一样,方孝孺说君子和众人“生与死同”,却又有不同,“生而有益于世、死而无愧于心者为君子”,而不能做到此者则为众人,这就是君子与众人的差别。因此,方孝孺从这个标准来评价生与夭说:“使饮且食焉以养其生,而于世无补,虽有乔松之寿,犹无生也。不能奉天之道,尽人之性,自致其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