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形态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61伦理学“伦理形态”论*樊浩(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196)[]B82[文献标识码]A[]1012-8862(2022)11-0016-08一精神世界的伦理学还原很久以来,学界已经习惯并沿袭着一种理念和方法,这就是对诸伦理学理论进行“学派”、“流派”、“思潮”的分类和把握。虽然尼采《道德的谱系》曾导致某种启蒙,但正如他对道德的激烈批判在欧美哲学系的课堂上只被当作对定势思维...
论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内在统一2007年11月第9卷第6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娃会科学版)蛳maIofSc州r∞st哳i垤rs时(Ph¨璐ophyandsoclaIScien∞)论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内在统一孙采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Nov-Vol_9[摘要]社会经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研究视角...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一、问题的提出二、童庆炳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的主要问题纵观童先生的各种文论教材和相关论文,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具有三处代表性的阐发:其一,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1016年版60页。)。此处“意识形态”被看做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
浅谈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互文性理论结构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互文性结构审美意识形态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新,它把意识形态与审美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学的基本性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实践所张扬的新的文学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理论结构的突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用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对...
马克思意识形态论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意识形态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张秀琴[摘要]本文立足于文本,从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结构三个层次把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文本演化逻辑划分为三个阶段:1844年之前的第一阶段,1845年至1866年的第二阶段,以及1867年以后的第三阶段。它们分别代表的是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萌芽、形成和成熟发展时期。本文试图揭示在各个时期马克思通过自己富有特色的概念群和形象比喻,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基本类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