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权与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我国刑事诉讼法是否规定了沉默权1持肯定观点的学者认为,沈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客观存在的。其理由是:(1)从辩护的角度看,沉默权是客观存在的,根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辩护权。辩护是一种权利,既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放弃),而放弃辩护的权利,用不着说话,因此,也就是享受了沉默权。(2)从如实凹答义务角度看...
广东省2016年上半年综合法律知识:刑事诉讼法的概述考试试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真题试题】(2007年单项选择第7题)铁路旅客张某出站检票时,发现车票丢失,承运人要求张某补票并加收票款。张某找到3名旅客证明自己的车票丢失。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A.张某不应当补票B.张某应当补票C.张某应当...
浅谈《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律师会见权【摘要】会见是律师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但《刑事诉讼法》修订前,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会见权却因各种原因难以实现,文章主要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及为实施《刑事诉讼法》而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关于会见权的条文的介绍与浅析,指出我国有关会见权的立法现状及不足之处。【关键词】会见权;侦查;救济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50-01一、立法现状...
从新修订《刑事诉讼法》谈对公安机关司法鉴定活动之新要求摘要:近年来,鉴定结论被采信为定案根据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司法是实务界和鉴定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明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修订案出台后,公安机关如何适应这种新的诉讼形势,成为目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公安机关涉及鉴定活动的环节出发,对物证的溯源、意见的验证、鉴定人出庭作证等方面进行简单探讨。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司法鉴定;新要求中图...
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管辖1.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将贪污贿赂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几个问题探究摘要《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高票通过,这次刑诉法大修亮点不少,如“尊重和保障人权入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确立,辩护权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遗憾“无罪推定”未能明确,对于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司法解释对某些规定加以具体化。关键词刑诉法修改亮点问题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式诉讼法的决定》,这次刑诉...
李其全新?刑事诉讼法?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影响以及检察应对措施察应对措施202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推进依法治监,提高监狱管理水平,树立保护罪犯合法权益的意识。驻监检察机关也应该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法律监督...
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法医DNA证据研究2008年11月第6期总第126期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J0URNALOFJIANGXIPUBUCSECURITYC0LIGENOV.2008No.6Ser.No.126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法医DNA证据研究樊学勇.马楠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要:自DNA技术被引入法庭科学领域以后,其逐渐成为刑事案件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手段由该技术产生的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既能为侦查提供线索,又能为认定罪犯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人们对该...
浅析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对基层控申检察工作的影响和对策浅析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对基层控申检察工作的影响和对策摘要《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施以来控申工作有了更加宽阔的发展领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进一步探索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给控申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有利丁控申检察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控申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控申对策作者简介:张倩睛,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法学院2...
刑事诉讼法及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一刑事诉讼的原则(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分别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即公(国家安全机关)检法(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这是公检法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辩护权有三种方式: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制定辩护1侦查阶段:只能犯罪嫌疑人自行辩护或委托律师辩护2起诉阶段:可以自行辩护也可委托辩护人辩护3审判...
关于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和解的儿点思考摘要:《刑事诉讼法》拟增设刑事和解制度是值得肯定的立法动向。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和操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前提。检察机关的职能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扒任刑事和解的主持者,人民法院应在杳明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主持或确认刑事和解。加害人认罪是刑事和解适用的必要前提。将刑事和解的性质定位于量刑情节的认识决定了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一切案件。关键词:刑事和解;主持者;适用前...
刑事诉讼法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刑事诉讼刑事诉讼一、刑事诉讼的含义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二、刑事诉讼的特点第一、专属性:刑事诉讼属于国家司法活动,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主持进行。第二、刑事诉讼是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第三、程序性:刑事诉讼是严格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第四、刑事诉...
刑事诉讼法中沉默权体制一、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渊源、发展和最新变化所谓刑事诉讼法中的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刑事被追诉人或刑事被追诉方)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享有保持沉默的权利。沉默权制度最早源于罗马法中关于“不得迫使任何人进行反对自己的诉讼”(NemoContraseProdereTenetur)这一古老的法律原则[1]。但这一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真正认可和适用。在黑暗的中世纪,口供主义盛行,被...
刑事诉讼法课堂如何落实司法人员职业素质培养摘要:司法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在司法活动中的化身,是国家司法权利的具体执行者,其在司法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无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统一实施密切相关。可以说,司法工作人员能否代表国家正确行使司法权,是我国从人治走向法治,真正依法治国的关键。因此,司法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尤为重要的。关键词:理论培养;写作培养;表达培养;操作培养:G642.0文献标识码:A:1674-9324(20...
试论新刑事诉讼法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重要意义摘要:技术侦查侦查措施的使用无不涉及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因而从适用对象、批准权限,以及每一措施的适用方式和期限,都要按照法律规定严格进行,坚决杜绝违反程序使用、越权使用和滥用。此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我国存在已久的技术侦查措施进行法律上的规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势在必行的一步。本文对新刑事诉讼法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重要意义略...
吴小燕伪造金融票证案案例分析一、案例情况(一)案情介绍1998年9月初,被告人吴小燕的姐夫杨礼做生意请求吴小燕为其贷款10万元,吴应诺。9月7日,吴小燕利用其担任农行某储蓄所主任的便利条件,在没有质押的情况下,由自己直接填写起始日为1998年9月7日至1999年9月7日的质押担保借款合同一份,从所在储蓄所借得银行资金11万元,吴将其中10万元交给杨吉礼进行经营活动,1万元交给此前曾向其提出借款要求的王玉华使用。1999年7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一)1999年6月5日,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释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张某将一中年妇女放在自行车栏内的一只皮包抢走,内有现金1800元、身份证一张,张某在逃跑途中被群众抓获,后扭送到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当取证结束后,民警王某和侯某认为犯罪嫌疑人张某能主动承认错误,认罪态度较好,决定予以取保候审,并由张某的朋友李某(无固定收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如下修改:...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关于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作者钟晓欢考试批次1404学籍批次1303学习中心海宁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法学(跨专业)完成时间2015年4月20日关于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被告人甲某,男,婚后与未婚女乙某恋爱并欲结为夫妻,两人商量在甲某逼迫妻子离婚之后立即结婚。两人的关系被甲某的妻子丙某发现,丙某对甲某多方劝阻,甚至通过甲某的单位领导对甲某进行教育。但甲某执意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