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王建民张玉英刑法作为一部可以剥夺人的权利、自由、甚至生命的法律,其适用必须要有严格、缜密的程序来保障,而证据就是连接案件事实与判决结果的关键纽带。所以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不仅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目前,证据规则的建立已经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关键,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非法证据,是指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建立辩诉交易制度之构想宁毅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接着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践阐述了辫诉交易刑事诉讼制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建立辫诉交易刑事制度的初步设想。一、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刑事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辩诉交易作为一种刑事诉讼制度,虽然在不同法系,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传统文化中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详略各异,但其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就是刑事案件在法庭审判前,检察官和被告...
完善刑事诉讼被害人权益保障的途径[缪刚]——(2011-9-8)/已阅401次【内容提要】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被害人参与权的改革和发展,是国际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突出方面。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其诉讼地位和权利保障如何,已成为刑事诉讼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应引起对被害人保护的重视,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和保障机制,以显现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在人权保障上长足进步。【关键词】刑事被害...
【裁判要旨】以工程资金需求为名向他人借款,并全部用于偿还欠账和赌博,到期无法偿还借款,应认定为诈骗罪。区分行为人“借款不还”的性质,应充分考虑行为人借钱时的主观故意、有无偿还能力以及对所借款项的使用情况等综合因素。【案情】公诉机关: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罗小兵。2012年9月,罗小兵结识了李兴梅。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罗小兵虚构自己在重庆做工程需要资金的事实,以高额利息为幌...
1浅谈刑事诉讼模式之抗辩式审判自1997年以来,伴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抗辩式诉讼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得以推行。而抗辩式审判模式又是抗辩式诉讼的重中之重。一、抗辩式审判的概述。什么是抗辩式审判?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知道刑事诉讼模式和刑事审判模式的概念。刑事诉讼模式,是指控诉、辩护、审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又称刑事诉讼形式、刑事诉讼结构、刑事诉讼构造。所谓刑事审判模式,是指控诉、辩护...
简论沉默权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曾耀林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享有的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人员、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不证明自己有罪的权利。沉默权制度最早存在于英美法系,起源于英国十七世纪,是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后这一原则被美国继承。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迫作反对自己的证人”,即是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的宪法特免权。美国联邦...
从一起强奸案谈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酌定不起诉2001年初,50岁的被告人王某某在某市场卖菜,偶遇在外流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40多岁的丁某。王某某见其以垃圾充饥,衣着破烂,便生出恻隐之心,将其带回家中,为其提供食宿,照料有加。王某某还到村治保那里说:“我就把她当老伴吧!”(注:王某某系独身一人)于是,二人就开始了持续一年的同居生活,期间王承认多次与丁发生性关系。经鉴定,被害人丁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受到侵害时,性自...
简论我国诉讼证明标准——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差异入手摘要:在诉讼法中,证明标准的确立意义重大。对于当事人而言,提出的证据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是衡量待证事实的真实状态的依据,是当事人的事实主张能否得到法院支持的依据;对于人民法院而言,证明标准指导法院的裁判行为,决定着法院认定案件事实需要当事人提出证据所达到的真实状态。本文试图对我国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进行对比,并结合国外法的...
窗体顶端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目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一事不再理概念2(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发展2二、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相关概念2(一)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禁止双重危险2(二)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既判力3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3(一)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的主体3(二)一事不再原则适用的客体3(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时间4四、我国刑事诉讼法与一事不再理原则4(一)再审制度4(二)从再...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引言: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仍保持在一定的上升趋势当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感化越来越显得紧迫和重要。在我国整个刑事诉讼制度中,尽管有一些是针对未成年人设计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性,我国已批准加入的国际条约的一些标准还存在着尚未落实等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刑事诉讼制度。从总体上来说,成年人刑事...
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看法证据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法规中与证据有关的规定和规则的总称。刑事证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和确认的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据及相关概念以及在刑事诉讼中取证、举证、确证的规则、原则和具体性规定,按刑事诉讼阶段划分,包括取证制度、举证制度、确证制度。目前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其缺陷具体表现在:一、规定不完整1)实体性规则不完整。《刑事诉...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陈光中陈海光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于此次修改,国外媒体评论其是中国法制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而国内司法界则一致认为其是在保持惩罚犯罪力度的前提下,侧重了对人权的保护,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因此,可以说此次修改是成功的。然而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后3年多的时间里,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思想又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我们要保持法律...
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下三、应当是什么: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应然思考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学界针对中国未来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主张大致包括以下立场:其一,当事人主义派。在保障人权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学者大力提倡对抗式诉讼,认为我国理想的诉讼模式应是控辩双方地位平等而裁判方居于客观立场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并指出,控辩式模式更加强调程序,强调人权保障可以弥补我们存在的缺陷,与大陆法系...
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上左卫民【摘要】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这一判断在实证与比较法的分析进路中可以得到确证。由于当下中国刑事诉讼既有传统因素,又受到现实情况、国际因素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它的现实模型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与矛盾性特点,但在整体上是过渡式、转型式的,同时也是一种国家本位主义的诉讼形态。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构建要考虑实际存在的多重因素的...
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中其二,当下中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实质上不具备英美的当事人主义因素。在笔者看来,当事人主义之实质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主义庭审,二是当事人主义协商。当事人主义协商在英美法系主要表现为辩诉交易,中国并不存在这种协商式的当事人主义。至于当事人主义庭审主要是指对抗式的庭审模式,按照斯蒂芬兰德斯曼(StephanLandsman)的观点,其特征在于事实发现者中立与被动、当事...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于此次修改,国外媒体评论其是中国法制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而国内司法界则一致认为其是在保持惩罚犯罪力度的前提下,侧重了对人权的保护,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因此,可以说此次修改是成功的。然而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后3年多的时间里,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思想又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我们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在刑事诉讼制度日趋成熟的现代社会,刑事诉讼的国际标准开始确立与推行。在国际标准的作用下,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性趋势表现为: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模式开始相互吸收与接近,被告人权利保护的扩大和加强,被害人程序保护的提出与强化,日益追求诉讼效率等。顺应世界性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在1996年3月作了重大修改,在许多方面已与国际刑事司法标准...
略论我国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立法现象的成因、表现与对策序论司法解释工作是我国法律解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条件下,对于司法机关在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对于律师执业和公民学法、守法、维权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刑事诉讼领域为例,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诉讼程序设计上过于粗疏、可操作性不强,一些重要的诉讼程序制度、规则尚有缺失或不完善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唯...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司法建议论文关键词:刑事再审;程序;人权保障论文摘要: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理念、具体程序设计上存在不足,在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再审制度时应在刑事诉讼法“总则”中引入一事不再理原则,区分对被告人有利的再审和对被告人不利的再审,取消法院再审主动启动权,将检察院再审抗诉纳入司法审查范围,赋予当事人再审申请人地位,提高再审的审级,细化再审理由,使再审案件在没有...
中国道路与全球价值:刑事诉讼制度三十年(下)(二)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回顾当代中国刑事诉讼制度30年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基本特征。其一,面向过去,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整个30年的历程,在相当程度上是对新中国第一个30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第二个30年中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的总结。从1979年刑事诉讼立法总结“文革”的惨痛教训起,至1996年总结1979年刑事司法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