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练(八)一、选择题1.“90后、英语专业八级、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单位的军事骨干”简单的勾勒,让这样一支队伍显得“高冷”而神秘,这正是中国组建的联合国首支常备维和警队。为支持改进和加强维和行动,中国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这一举措说明()A.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B.中国组建维和警队是国家行使自卫权的需要C.中国组建维和警队体现了国家利益和...
第7点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体积有关;微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有关.3.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力做功有关.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反之减小;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
第四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导学探究]1.为什么坚硬的固体很难被拉长?答案这是分子间引力的宏观表现.2.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答案这是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知识梳理]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
章末总结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内能的增量(ΔU)与外界对物体做功(W)以及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之间的关系,即ΔU=W+Q,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及符号含义是解决本类问题的关键.(1)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做功,W<0;(2)物体从外界吸热,Q>0;物体放出热量,Q<0;(3)ΔU>0,物体的内能增加;ΔU<0,物体的内能减少.分析题干,确定内能改变的方式(W、Q)→判断W、Q的符号→代入公式ΔU=W+Q→得...
第七节气体实验定律(Ⅰ)[学习目标]1.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适用条件.2.会运用玻意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一、玻意耳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填“正比”或“反比”).2.公式:p∝或p1V1=p2V2.3.条件: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4.常量的意义p1V1=p2V2=常量C该常量C与气体的种类、质量、温度有关,对一定质量的气体...
章末总结一、动量定理及其应用1.冲量的计算(1)恒力的冲量:公式I=Ft适用于计算恒力的冲量.图1(2)变力的冲量①通常利用动量定理I=Δp求解.②可用图像法计算.如图1所示,在F-t图像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力在时间Δt=t2-t1内的冲量.2.动量定理Ft=mv2-mv1的应用(1)它说明的是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只考虑物体的初、末状态的动量,而不必考虑中间的运动过程.(2)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①求解曲...
章末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6题为单选题,7~10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F=可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合外力B.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一个标量C.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相同的,但有时用起来更方便D.易碎品运输时要用...
微型专题1动量守恒定律在多物体、多过程及临界问题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条件.2.熟练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一、动量守恒条件的扩展应用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2)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2.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研究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必须合理选择系统,再对系...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3.通过实验得到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表达式.一、实验目的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为了使问题简化,这里研究两个物体的碰撞,且碰撞前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
章末总结一、对核反应方程及类型的理解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类型可控性核反应方程典例衰变α衰变自发U→Th+Heβ衰变自发Th→Pa+e人工转变人工控制N+He→O+H(卢瑟福发现质子)He+Be→C+n(查德威克发现中子)Al+He→P+n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时发现正电子P→Si+e重核裂变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U+n→Ba+Kr+3nU+n→Xe+Sr+10n轻核聚变目前无法控制H+H→He+n2.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
章末总结一、对α粒子散射实验及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1.实验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有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度达到180°.2.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电子绕核旋转.3.原子核的组成与尺度(1)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中...
3光谱氢原子光谱[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谱,能说出连续谱和线状谱的区别.2.能记住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3.了解光谱分析在科技与生活中的应用.一、光谱与光谱的几种类型1.光谱(1)光谱:复色光通过棱镜分光后,分解为一系列单色光,而且按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称为光谱.(2)光谱线:每一波长的单色光在光谱中形成一条亮线,称为光谱线.2.光谱的类型(1)发射光谱①连续谱:连续分布着的包含着由波长连续分布的各种...
第13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区别与微观成因1.宏观区别外形物理性质熔点晶体单晶体有规则外形各向异性有确定熔点多晶体无规则外形各向同性非晶体无确定熔点说明:(1)由表可看出,晶体和非晶体不能从外形上进行区别,而应从有无确定熔点上区别.(2)晶体的各向异性不是指所有的物理性质,而是指某一方面的物理性质,如导热性、导电性、传光性等.2.微观成因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的微观结构决定的.组成晶体的微...
第17点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相结合的物理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ΔU=0.(2)等容过程:W=0.(3)绝热过程:Q=0.对点例题如图1所示,质量M=40kg的汽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缸内活塞面积S=0.02m2,活塞及其上面放置的重物总质量m=100kg.开始时活塞到缸底...
第11点气体实验三定律的比较定律名称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控制变量质量一定温度不变质量一定体积不变质量一定压强不变研究变量压强与体积压强与热力学温度体积与热力学温度变量关系成反比成正比成正比公式表达pV=Cp1V1=p2V2=C==C=图象表达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对点例题如图1所示,导热良好的薄壁汽缸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横截面积为S=1.0×10-2m2的光滑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
第6点分子力与物质“三态”的宏观特征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也就不一样.(1)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明显,其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范围很小的无规则运动.因此,固体不但具有一定的体积,还具有一定的形状.(2)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也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也能表现得比较明显,但与固体分子相比,液体分子可以在平衡位置附近做范围较大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不固定,在不断地移动...
第5点分子力与分子引力、分子斥力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跟距离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图可看出:图1(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表现出的是它们的合力,如图中的实线所示.(2)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是斥力减小得更快一些.(由图中斥力的图线较陡可看出)(3)分子间存在一个平衡距离r0,分子间距离为r0的位置就叫做平衡位置(数量级为10-10m)当r>r0时,F引>F斥,对外表现的...
第3点对布朗运动认识的误区对布朗运动认识的误区:(1)误认为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是:认为布朗运动的研究对象是液体分子.(2)误认为布朗运动就是固体颗粒分子的运动.注意:固体颗粒不是分子,它是由分子组成的.(3)误认为固体小颗粒的体积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显著.只有在固体微粒很小,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不平衡时才做布朗运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固体微粒...
6自感[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2.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EL=L,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3.了解日光灯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自感现象由于导体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二、自感系数1.自感电动势:EL=L,其中L是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单位:亨利,简称亨,符号:H.2.自感系数与线圈的形状、大小、匝数,以及是否...
1电磁感应的发现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3.了解磁通量的定义及变化.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现象,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三、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