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流派及其对现代中国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介绍了现代西方景观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了其主要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并就其对中国当代景观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地总结,也列举了部分受其影响而产生的主要作品。关键词:西方;现代景观;景观设计;流派;影响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57031现代西方艺术运动与科学发展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是现...
西方设计思潮对中国民国时期书籍封面插图设计的影响摘要:中国作为印刷术,纸张等技术的发明国家,书籍设计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重要时期。从19世纪开始,经历了“装饰艺术”“工艺美术”“新艺术”运动,中国书籍的开本,封面,色彩,插图,版式等都经历了重要的转变,开始逐渐绽放新时代的光彩,在本文中.以书籍封面插图设计的转变入手观察西方现代设...
西方女吉诃德与中国女性武侠从样式看,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两类小说的文本虚构世界的封闭独立和它的样态结构的奇异性。以及活动于该世界上的人物所怀抱的理想的特殊性,它们之间的异同早就引起了比较文学的注意。本文拟从“女吉诃德”的形象学角度切入。在互文关系上,“21世纪大陆新武侠”中的女性武侠小说同传统武侠小说和艳情小说直接相关,正如西方“女吉诃德小说”同...
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观察者网专访张维为教授编者按:当失去羽翼的雄鹰还在依靠惯性向前滑翔的时候阴影中的夜莺却率先感知到周围的危机。乌克兰乱局愈演愈烈之际,知识界的夜莺歌手、著名自由主义刊物《经济学人》3月1日撰文反思西方民主危机,其后不久,台湾“立法院”又上演了“文革”戏码,成为该文的注脚。《经济学人》是继福山之后,又一个西方政治危机的先知之音,但相比中国人对西方体制的反思已经显得...
西方民主的衰败与中国民主的蓬勃生机从十月革命后俄国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世界上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和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下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争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被有的学者称为“历史的终结”。然而,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西方民主制度呈现出不可遏...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借鉴摘要: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同时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借鉴西方经济学,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发展。本文首先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概述,然后阐述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借鉴意义,最后尝试探索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路...
西方解构主义与中国道家学说解构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有雅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马丁?海德格尔等。解构主义以德里达的《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和《书写与差异》的出版宣告成立。对于解构主义的探析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哲学观、自然观和言语观。首先,在哲学领域上,“解构”就是对结构的消除和分解,即对西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挑衅和颠覆。“逻各斯中...
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文化积淀深厚。但是,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经济生活的改善、媒体和商业的炒作、传统教育的缺失以及西方节日本身的一些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西方节日应持的正确态度。关键词:西方节日盛行原因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中国成...
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的入侵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的入侵前不久,重阳节刚刚过去,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小学时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外,对重阳节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在网上查阅资料才发现,原来重阳节颇有历史渊源。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
西方古典园林的元素在中国园林的应用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中西音乐结构比较,“曲式结构”的差异。西方音乐结构强调规律性,它是建立在对立统一的系中,所以西方音乐富有哲理。中国音乐是一种散体性结构,它不追求内在张力,而是更多考虑是一种自然的融入,主要利用多段连缀原则,表现一种自然的流露。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欢迎阅读。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关于音乐结构问题。音乐结构和其它艺术的结构...
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入及其影响(三)推动了中国大学理念和制度的转型和现代化从本文梳理传入的西方高等教育理论而言,它们涵盖大学教育目的、大学职能,大学课程设置和大学管理制度。从整体而论,可以说导入的西方理论以不同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变革。鉴于学界以蔡元培和北京大学、郭秉文和东南大学为中心已形成了诸多德国大学理念、美国大学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学...
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入及其影响二、西方高等教育理论传入内容分析从文中梳理的导入西方大学理论的文献来看,西方高等教育理论主要来源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既涉及大学运行和管理等实务的理论,也涉及大学的目的、使命和功能等深层次理念。本文选择传入理论中较有代表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如下:(一)传入内容第一,美国大学管理理论。以艾略特大学管理理论为代表,通过何炳松和谢冰译介,关于美国大学...
西方“典型观”与中国“意象观”之简要比较考察中西方文论,我们发现有许多共通之处,如“灵感”与“妙悟”,“理念”与“道”等,本文所要讲的“典型”与“意象”,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或许有人认为“意境”与“典型”更具有可比较性。但是,笔者认为,从层次上来说,“意境”要比“典型”要高出一层,“意境”既不是对简单物体形象的总结,也不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而“典型”,虽也有一定形而上质,但它大都只是...
西方法治发展进路与中国法治道路选择秦强(山东大学法学院,济南,250100)内容摘要:在法治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正式纳入国家体制之后,法治建设的道路选择问题就成了法学界讨论的焦点。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的法治问题主要西方国家影响下的产物,所以中国的法治道路选择问题,必须在充分挖掘自身法治资源的基础上,详细的借鉴和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法治的经验、教训,以减少我们不应该有的损失,避免在法治探索中...
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式课程论文题目:为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促进作用大于我国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专业班级:XXXXX---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为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促进作用大于我国摘要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中创造出来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人类文化...
网络渗透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的传播【摘要】在当今科技社会环境下,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网络实现全覆盖,这给高校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最初只是采取援助、合作的方式向别国宣传和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而在信息社会,传播方式大大增加,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也就有了新的方式,而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高等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正确性尤为重...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TheinfluenceofwesternbanksoncorporategovernanceinChina出处:UniversityofCambridge作者:JaneNolan原文:TheinfluenceofwesternbanksoncorporategovernanceinChinaAbstractThisstudydrawsonin-depthqualitativeinterviewstoinvestigatethevarietyofinstitutionalforceswhichinfluencetheadoptionofwestern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sinChinesebanks.Followingpathdependencym...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张月,马玉海(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阜阳236037)Summary: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断言意识形态已经终结。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就是其代表,这两种理论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出现了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多元化、西方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趋向。高校应当增强...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李培林/徐崇温/李林2012-10-2215:26:23来源:《河北学刊》(石家庄)2006年2期第71~80页【作者简介】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徐崇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100720李培林(1955—),男,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