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逍遥游”的相关文档,共42条
  • 高一语文逍遥游复习

    逍遥游》预习检测一、填空:1.庄子,名,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庄子》一书共篇;逍遥即的样子.3.默写:鹏之背,();怒而飞,()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相息者也;天之苍苍,(),();且夫水之积也不厚,();故九万里,();背负青天,(),()4.翻译:①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二、翻译句子。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齐谐》者,志怪者也:...

    26 KB
  • 《离骚》《逍遥游》情景式背诵

    1《离骚》情景式默写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3.54 KB
  • 山东以逍遥游统领乡村旅游的战略发展思路

    山东以逍遥游统领乡村旅游的战略发展思路逍遥游品牌发展中心主任:董林标一、开发模式思路1、品牌开发模式乡村旅游的概念仅仅局限于乡村与旅游,而山东提出用逍遥游统领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的概念更广义,品味更提升,内容更丰富。逍遥游品牌的打造依靠政府的力量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民间自设机构往往是推波助澜的推进剂。一是以旅游行业协会为模式成立乡村旅游协会,促成各地市县旅游主管部门入会,为逍...

    2.84 MB
  •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⑥,海运⑦则将徙于南冥⑧。南冥者,天池也⑨。注释:①北冥(míng):北海,古人意识中北方最大的海。冥亦作“溟”,浩瀚无边,为极海之地。晋陆云《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②鲲(kūn):《尔雅释鱼》:“鲲,鱼子。”晋郭璞《注》:“凡鱼之...

    68.5 KB
  • 孤独的美丽讲滕王阁和逍遥游

    教学《滕王阁序》札记经典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你每一次面对它时都如面对一个新的存在,无论你曾经多少次阅读阐释过它。而这恰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语文教师的痛苦所在。当我把上面的话帖在微博上的时候,皮鼓兄的留言使我豁然:因為經典必須在當下複活,必須與你的存在進行生生不息的對話,否則,經典便只是外在於你的僵死的知識。——這正是教學的難點所在也是魅力所在,是閱讀的困難所在也是吸引所在。一如王羲之的《...

    31.5 KB
  •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摘要: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传统(不仅儒家经学如此,也包括道家、佛教及其他诸子之学),经典解释是思想传承与拓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逍遥游》的注疏史为对象,探讨其中凸现出的解释学问题。在当代学术背景下,聚焦《逍遥游》的解释经验,不但可以从新的角度透视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于来自西方文化传统的解释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参较作用。关键词:《逍遥游》;注疏传统;解释学《逍...

    29 KB
  •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

    11.12 KB
  • 《离骚》《逍遥游》情景式背诵

    《离骚》情景式默写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5...

    15 KB
  •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热20已有928次阅读2010-06-0909:25内容提要:人应有怎样的追求,人生至高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给我们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这也是庄...

    21.5 KB
  • 山东以逍遥游统领乡村旅游的战略发展思路

    山东以逍遥游统领乡村旅游的战略发展思路逍遥游品牌发展中心主任:董林标一、开发模式思路1、品牌开发模式乡村旅游的概念仅仅局限于乡村与旅游,而山东提出用逍遥游统领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的概念更广义,品味更提升,内容更丰富。逍遥游品牌的打造依靠政府的力量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民间自设机构往往是推波助澜的推进剂。一是以旅游行业协会为模式成立乡村旅游协会,促成各地市县旅游主管部门入会,为逍...

    2.84 MB
  • 文言文翻译逍遥游唐雎不辱使命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

    30.5 KB
  • 逍遥游中的绝对自由思想及现实意义

    大学语文学号:091270121姓名:黄希埠编号:题目:“无名无功无己”--------庄子的绝对自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逍遥游》出自《庄子》一书,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文章。它阐释了庄子逍遥无为的思想,无名、无功、无己三种境界对应道家-----圣人、神人、至人三种理想人格。本文庄子首先举鲲鹏南飞的例子,表达自己向往像鲲、鹏一样逍遥自由,扶摇而上,一飞万里的思想。通过鲲、鹏的描写,庄子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将...

    12.96 KB
  • 逍遥游整理归去来兮整理

    一、通假现象(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餐而反(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二、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三、...

    11.9 KB
  • 逍遥游第一课时-适合基础较差学生

    逍遥游》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2.疏通课文第一段文意,熟悉本段作者的行文思路。二、学习重点:1.扫清文字障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2.疏通课文第一段文意,熟悉本段作者的行文思路。三、学习过程(一)、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1.庄子其人庄子名周,战国宋人。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曾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但...

    20 KB
  •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

    逍遥游》导学案【课文助读】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

    24 KB
  • 逍遥游(全文重点词翻译)

    逍遥游(节选)《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北海传说中的大鱼传说中的大鸟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振翅奋飞悬挂在天空的云海动天然形成的大海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

    22 KB
  • 孤独的美丽讲滕王阁和逍遥游

    教学《滕王阁序》札记经典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你每一次面对它时都如面对一个新的存在,无论你曾经多少次阅读阐释过它。而这恰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语文教师的痛苦所在。当我把上面的话帖在微博上的时候,皮鼓兄的留言使我豁然:因為經典必須在當下複活,必須與你的存在進行生生不息的對話,否則,經典便只是外在於你的僵死的知識。——這正是教學的難點所在也是魅力所在,是閱讀的困難所在也是吸引所在。一如王羲之的《...

    31.5 KB
  •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热20已有928次阅读2010-06-0909:25内容提要:人应有怎样的追求,人生至高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给我们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这也是庄...

    22 KB
  • 1文言文讲练之逍遥游已用

    文言文讲练之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30.5 KB
  •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摘要: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传统(不仅儒家经学如此,也包括道家、佛教及其他诸子之学),经典解释是思想传承与拓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逍遥游》的注疏史为对象,探讨其中凸现出的解释学问题。在当代学术背景下,聚焦《逍遥游》的解释经验,不但可以从新的角度透视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于来自西方文化传统的解释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参较作用。关键词:《逍遥游》;注疏传统;解释学《逍...

    29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