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先秦”的相关文档,共100条
  • 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法家篇

    法家导读:1、序言2、法是由法家创造的?3、法家是如何形成的?4、法家就是严刑酷法?5、法太细密人人触法?6、法家主战禁商愚民?7、法派思想的重要意义!8、法家三派有何不同?9、成也法家,败也法家!10、法家思想对于现代的意义!1、序言首先我们要明白,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为了服务于统治者的,有部分人用法家是服务于统治者的论调来批评法家,就是站在当代人的历史环境,去抨击古代人,这是毫无道理的,脱离了人类的客观...

    76.11 KB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Word含解析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课题《恶乎往而不可》(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2、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3、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课标考纲要求1正确文言文翻译,并能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2、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3、领...

    21.93 KB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二鹏之徙于南冥教案3Word含解析

    《鹏之徙于南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

    26.2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1Word版含解析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与动作,鉴赏对比的表现手法,进而领会人物思想;品味文章简练的语言之美。3、情感价值观:学习孔子勇于担当并执着不辍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难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简练的语言之美。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指导...

    529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Word版含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高二授课时间授课人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孔子对“仁”的观点。情感目标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翻译重点选段,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教学理念按照新...

    538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6Word版含解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关于“学”的思想(学习态度、方法、内容)。2.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领悟其现实意义,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一、导入。《论语》选读的第六篇《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的思想,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七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对于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做一个了解。(教学投影课题,之前已经让同学...

    531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4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标:重点:1.学习文言知识,材料的思想和表达艺术;难点:2.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3.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一、教学过程:1.出声自读1-3则和9-13则,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学习第一则:(1)重点字词:毁:诽谤。逾:超越。伤:损伤。多:只,仅仅。见:表明(2)疏通文意;(3)同学讨论:概括第一则的内容及其使用的手法;明确: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

    519.5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2Word版含解析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②)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③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2、过程与方法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知识。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评价文中的哲理意蕴。③师生讨论,理解庄子散文寓言说理、夸张奇思奇想的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②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教学重点①引导学...

    533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一兼爱教案1Word版含解析

    兼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3情感目标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2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导课用前一段时间的一则...

    520.5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二非攻教案7Word版含解析

    《非攻》墨子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2、引导学生理解类比论说技巧,体会墨子的论辩魅力。3、树立正确的“战争观”二、学习重点难点:1、文言句式文言实词虚词积累2、理解运用“非攻”思想三、知识链接:墨子思想《公输》四、学习方法:1、诵读法2、勾画标注整理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4、个人展示法5、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

    527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2课时Word版含解析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协助学生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3、情感目标:传播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教学重难点】解析课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

    528.5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人和教案4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人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4.主要讲授第2、3则。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525.5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人和教案3Word版含解析

    《人和》教学目标:1.积累古汉语知识。2.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中的寓意和语言特色。3.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

    519.5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二王何必曰利教案4Word版含解析

    《王何必曰利》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2、正反对比加强论证的效果,首尾呼应的结构;3、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正反论对比的论证方法;4、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教学设想】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上础上,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与精细分析相结合来理解课文,在学生自...

    522 KB
  • 中国先秦法制观点的探究

    中国先秦法制观点的探究余澄(郑州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0):0920.4文献标识码:A:1673-0992(2011)03-0000-01摘要:法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管仲作为先驱首先提出了法家制度的思想理论,战国中期,商鞅,吴起,李悝分别在,秦、埜、魏进行了变法实践,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也成功地为以后统一屮国积累下了坚实基础。理论上,商鞅、申不害、慎道,分别代表法家重法、重术、重势三派。思想上,法家以“...

    23.5 KB
  • 中国上古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中国上古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工业C101黄鹤107344内容提要:自上古先秦时期,中国的先民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萌发了以德治国的思想,自三皇五帝之时到夏、商、西周三朝之际,再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德治”理论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完善,并最终形成了以“以德治国“理念为主体,强调效法先王,弘扬包容万物的精神和仁德理念的较为完备的“德治”理论体系,对后世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治思想...

    21 KB
  •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先秦儒学,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思想形态,要想深入准确地认知它的内涵,�就必须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追根溯源,对其形成的历史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拟从“有典有册”的殷商文化入手,通过祖与帝、德与天、仁与礼、性与命等四对先秦重要哲学范畴之联系、发展的研究�揭示先秦儒家哲学演进的逻辑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造成的影响。一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又说:“周因于殷礼...

    28 KB
  • 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导影响力

    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导影响力摘要】本文通过对先秦儒家法家学派关于领导者德与力的理论阐释、争论及发展脉络的介绍,结合现代领导科学关于领导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和领导实际分析现代领导者提升影响力的做法与要求。【关键词】先秦儒法;德力争论;领导影响力影响力是领导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力有两种,一是强制性影响力或权力性影响力,一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或非权力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是凭借权力而发生的...

    20 KB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三民为贵教案5含解析

    《民为贵》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1、2、3则,掌握这三则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疏通文意。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文言现象;2.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可贵以及在当时背景下的先进性。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第三则得民与失民的辩证关系2.理解孟子“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

    525.5 KB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三民为贵教案3含解析

    《孟子》选文教案一、导语设计(1分)还记得孔子说过的“吾与点也”吗?为什么“与点”?因为曾点给他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学生齐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幅经济稳定、百姓和乐的太平盛世美好愿景图,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惜孔子并没有见到。作为与孔子一脉相承的“亚圣”,孟子又会为实现这样的理想社会做哪些努力呢?在本节课我们共同...

    526.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