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先秦”的相关文档,共100条
  • 先秦哲学对中国影响

    先秦哲学对中国影响论先秦哲学对中国影响摘要:诸子百家争鸣之象是中国哲学的开端,也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它广泛地探讨了宇宙本源和自然规律问题、天人关系问题、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等等。诞生了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各流派,至今依旧对中国甚至世界哲学有着深深的影响痕迹。。变则通,通则久,各流派的丰富观点使中国哲学在其历史的沿革中保持了旺盛的内在生命力。分析先秦哲学中的主要流派有助于我...

    15.04 KB
  • 通史2022-2023年高考历史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_先秦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

    通史版2022-2023年高考历史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__先秦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2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

    11.86 KB
  • 押全国卷24题先秦时期原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押全国卷第24题先秦时期1.考点统计:①政治史:王位继承制;宗法制;分封制(全国Ⅰ卷2020年、2021年连考)。②经济史:未出题。③思想史:百家争鸣(全国卷三年连考[2019年Ⅲ卷、2020年Ⅰ卷、2021年Ⅱ卷])。2.命题规律: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时期,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国情意识方面具有特殊的考查价值,历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高度重视。据近年来考题分析,题型主要集中于选择题,非选择题考查几率很小。1....

    955.48 KB
  • 押全国卷24题先秦时期解析-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押全国卷第24题先秦时期1.考点统计:①政治史:王位继承制;宗法制;分封制(全国Ⅰ卷2020年、2021年连考)。②经济史:未出题。③思想史:百家争鸣(全国卷三年连考[2019年Ⅲ卷、2020年Ⅰ卷、2021年Ⅱ卷])。2.命题规律: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时期,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国情意识方面具有特殊的考查价值,历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高度重视。据近年来考题分析,题型主要集中于选择题,非选择题考查几率很小。1....

    1.28 MB
  • 高中历史(岳麓)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1.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北孝感七校期末)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泛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A.以武力征服天下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以仁义治天下D.天子的教化解析解读题干,王,顾名思义,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故选C项;儒家主张教化,而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故A项错误;以道德行仁...

    20.05 KB
  • 先秦文学教案板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二节上古歌谣第三节上古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的自发时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文化的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的自觉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的转型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237.5 KB
  • 先秦“神”观念演变的三个阶段

    先秦“神”观念演变的三个阶段〔摘要〕“神”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先秦“神”先后经历了作为外在灵异的神(鬼神)、作为变化妙道的神(神化),和作为内在主体的神(心神)三个阶段的演变,这是“神”在后来整个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三个义项,其共同特征有灵妙性、不测性、整体性、精一性、纯粹性、贯通性、主宰性和光明性等等,其演变的趋势是逐步理性化、内在化、主体化。从信仰和安身立命的价值关怀来看,中国文化中非...

    37.74 KB
  • 2022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二

    第五课《人和》教材处理设想(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3)、要联系到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反求诸己”,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从自身寻找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整理文中...

    23 KB
  • 先秦时期的“情”义辨析

    先秦时期的“情”义辨析[摘要]“情”本字是“青”字,而“青”的显现含义奠定了“情”戚为人性之真实表现的基调。先秦时期的“情”共有四种基本含义:其初始义是“质实”义,后发展为“情实”义。随着人类自觉意识的觉醒,“情”的内涵扩展为“情欲”又和“情感”义。而且,“情”的“情实”“情欲”“情感”等含义皆根源于“质实”之“真”。而且“情欲”“情感”在继承“质实”之“真”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成...

    30.67 KB
  • 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探析[摘要]“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奇葩之一,与《诗经》、《楚辞》等对仗工整、韵律明显的“韵文”相较,它属于“无韵之文”。从内容上?f,先秦散文因更多记录历史故事,阐述历史哲理,刻画性格鲜明历史人物而被形象地称为“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中记载了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是先秦散文的独特之处,也是亮点所在。本文对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并对其...

    27.49 KB
  • 先秦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及其价值之我见

    先秦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及其价值之我见摘要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本着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提出和阐述了“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观,“仁政”、“爱民”的政治和谐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和谐观,“中庸之道”的构建社会和谐方法等以“仁”为中心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先秦儒家;社会和谐;价值莫晓原,...

    30.65 KB
  • 先秦儒家“礼”的解读

    先秦儒家“礼”的解读[摘要]“礼”作为最具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是全面而深入的。它不仅从外在的礼仪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即起到我们所谓的“修身”的作用;而且通过伦理道德的形式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内在化的“养性”的作用。经过修身养性的作用之后,“礼”最终落脚于个体的道德实践上。[关键词]礼人性支点修身养性践履[]B82-09[文献标识码]A[]1007-1539(2014)02-0085-05在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体...

    32.12 KB
  • 先秦儒道养心观之比较研究

    先秦儒道养心观之比较研究摘要:先秦儒道养心观努力的目标都是把心以及养心论证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实,但二者在具体进路上分为德行与自然两条进路。先秦儒家主张德行的进路,把人文道德的初始心看成是一个自然事实,通过修养德行使被蒙蔽的初始心重新显现。先秦道家则把虚静自然之初始心看成一个自然存在的事实,通过虚静自然而使歪曲了的初始心重新显现。导致这两种进路的根本原因是二者所承继的文化传统不同,同时,他们各自...

    31.92 KB
  • 先秦墨家眼中的人性图景

    先秦墨家眼中的人性图景摘要:现存的墨家典籍中没有“人性”字样,但是不能因此断定墨家没有人性思想。肯认“人性欲利”的客观性是墨家人性思想的基础,但墨家并未断言“人性善”也未宣称“人性恶”。循着墨子与孟子、告子思想的历史线索似可走出墨家人性思想的迷宫,通过《墨经》亦可直观地感受墨家人性观的内涵与意蕴。墨家人性论可简单概括为:人性“欲利”;无称善恶。墨家人性思想中“欲”的自然主义与“知”的理性主义的...

    30.98 KB
  •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境及生命沟通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境及生命沟通[摘要]先秦两汉散文出现的梦境,在许多是个体生命之间进行沟通的情节。有的是人和天神在梦中进行沟通,天神受到人的感应而进入人的梦境;有的是由于血缘、政治或地域的关联,各类鬼魂进入人的梦中;有的梦境体现的是生命一体化理念,梦者变为其他生灵,或某种生是进入人的梦中。这类寄托生命一体化理念的梦象,《庄子》写得最为夸张。[关键词]先秦两汉散文;梦境;生命沟通;生命一体化[]李炳海,...

    33.2 KB
  • 先秦汉语提宾助词的使用特点

    先秦汉语提宾助词的使用特点关键词:汉语史;古汉语;先秦汉语;提宾助词;《左传》;《国语》摘要:古汉语中有一类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是提取宾语,使宾语前置于动词,可称为“提宾助词”。《左传》《国语》是上古汉语代表性文献,分析并比较这两部文献中提宾助词的用法和特点,发现提宾助词在两书中的使用没有实质差异,表明提宾助词在先秦汉语中的使用有较为严整的规律。在使用提宾助词的前置结构中,前置的宾语形式灵活、富...

    31.04 KB
  • 从孟子中否定词语的使用看先秦否定标记的滥觞

    从《孟子》中否定词语的使用看先秦否定标记的滥觞[摘要]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与先秦汉语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是有界无界范畴在汉语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量表达形式的不同体现。从《孟子》中否定词语的使用情况入手,考察与每一否定标记相适应的成分的离散量与连续量特征,可以发现先秦汉语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用杂有别、主显次辅的合理的否定标记系统,也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古今渊承关系。[关键词]孟子;否定...

    30.55 KB
  • “礼治秩序”建构视阈下的先秦儒家礼教思想价值

    “礼治秩序”建构视阈下的先秦儒家礼教思想价值关键词:先秦儒家;礼教思想;价值指向;礼治秩序摘要:先秦儒家“以礼为教”以“以礼修身、以礼齐家、以礼治国、以礼平天下”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价值导向,达到了化成人性、化成天下的目标。对于先秦儒家礼教思想的理性思考和重新阐释,既可为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礼治秩序”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路径选择。:G641文献标志码:A:100124...

    33.83 KB
  • 先秦儒道法之别基于人学的视角

    先秦儒、道、法之别——基于人学的视角摘要:先秦时期的儒、道、法三家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地位,他们的观点众多,思想各异笔者将从人学的视角来阐述他们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三家主要代表人物对于人性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他们对人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上。关键词:儒;道;法;人学;人性:B222文献标识码:A:1673-2596〔2021〕07-0085-02一、人学概述“人学〞这一概念源自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的西欧政治非常黑暗,基督教成为封建社...

    15.22 KB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人和教案4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人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4.主要讲授第2、3则。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526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