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贝马斯的哲学看现代性与现代法治下上面谈过,当人们在公共领域中进行理性讨论,发挥他们的沟通理性时,他们便凝聚了一股力量,可称为沟通权力。哈贝马斯认为,通过民主立法,这种沟通权力可转化为行政权力,从而进入社会系统之中,对系统的运作进行规范和调控,并把系统合法化。从这个角度看,法律有其双面性:它一方面诞生于生活世界的公共领域,另一方面可在社会系统里发生作用。它既带有沟通理性的烙印,又能与政治、官...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关键词】性;消费;符号化;符号消费【论文摘要】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
日知论坛”(四十二)现代性以及对其正当性的质疑(Modernityandquestioningitsvalidity)刘文溪教授(根据录音整理)返回首页赵轶峰教授(以下简称赵):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现在开始的是日知论坛的第四十二讲,题目是“现代性以及对其正当性的质疑”。今天我们请到的学者是美国迈阿密大学的教授刘文溪先生。刘教授是我们东北师大历史系77级的校友,也就是我的同班同学,所以引用孔老先生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
对伊斯兰近现代思想界现代性倾向认识伊斯兰思想界出现现代性的倾向是指伊斯兰上层精英在思考伊斯兰世界面对困境时,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向现代性的靠近,这种靠近主要体现在了三个方面:第一、伊斯兰思想界开始了理性的思考自己的传统,在认主独一的前提下变通现实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以求能解决现实出现的危机,比如出现的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第二、重新考察伊斯兰意义下的个人权利,依旧是以认主独一为前提,伊斯兰世界开始了提...
论知识产权的民法传统和现代性关键词:知识产权民法传统现代性内容提要:知识产权民法传统的存在,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逻辑结构、道德基础、哲学品格分析而获得的判断。市场发育和法律移植等多重因素,导致该传统已经产生学科术语体系和精神上的困境。学者及立法者试图通过回归民法的体系化,努力摆脱困境,但无论如何,这仅仅具有技术层面的意义。于是,精神内核的改造成为另一种出路。知识产权的现代性作为生产社会幸福的新文明...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改革史啸虎作者序:本文试图从解构现代性及其渊源角度入手探讨中国现代化改革的方向。我认为,现代性的多义性并没有掩饰或减少其对传统和现实的批判性,同时,分析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的渊源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性的更多地载荷了思想批判和革新的使命的内涵。就中国而言,现代性也就意味着对既有现代化进程的批判与否定。中国的现代化改革不能忽视或压制诸如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这些拥有普世价...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代性价值文/沈小勇一、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全球化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一直存在着现实的困境,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形象和公民的文化认知。就国际文化传播而言,虽然汉语教学在国际上大受欢迎,也纷纷设立了孔子学院,但仅仅教会少数外国人说汉语和识汉字,或者再进一步说,仅仅在浅层次上宣传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目前的国际文化传播表现出明...
中国文学现代性特质与当下文学创作论析论文关键词:;现代性;文学创作论文摘要:西方文学现代性理论作为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由于传统不同,现代性呈现不同的内涵。长期以来,我者一直借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学的问题,普遍缺乏较为宽广的世界文学视野和反思能力。本文从“时”、“质”两个方面把握我国文学现代性特质,表明中国的文学现代性总是按自身的特点去演进,体现出自身的独特节奏、问题呈现方...
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内容提要】后发现代性是在假定现代性是一种普泛化的、全球性的过程和社会发展性质的情况下,针对并非原发的现代性,也就是受到现代性的影响而兴起的现代性运动而提出的。后发现代性作为当今中国文学的语境,它成为文学创作的基点,同时也应该作为文学研究的基点。后发现代性在积极跟进现代性这样一个目标的前提下,也有着不同于原发状态的现代性的特性。既要承认席卷全球的现代性对于全...
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的“四行程”与“三流派”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的总体思考,我们提出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中的四行程与三流派的概念。中国近代史学的演化与中国近代文化的演化共呈同步行进的态势,表现对应关照的内蕴逻辑。文化具有三圈层构造。其外层为器物文化,其中层属制度文化,其内层则为哲学精神文化。是则中国文化的现代建设依器物--制度--哲学精神的路径层级逐次旋升。必须认识,中国文化进入建设过程之前...
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下)关键词:中国现代性大众传媒公共性(接上)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使命赵:在当前中国传播学界中,市场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的话语,传媒经济学成为热点,定量方法受到推崇。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知识权力结构?你觉得传播政治经济学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怎么样才能使传播政治经济学重新得到重视?吕:今天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有强烈的焦虑。从事新闻传播实践的人认为新闻无...
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上)关键词:现代性大众传媒公共性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年6月27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就一系列学术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西门菲莎大学(SimonFraserUniversity)传播学院赵月枝教授与前来参加学术会议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吕新雨教授进行了访谈。正在那边访学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王维佳也同时出席,并根据录音编辑整理了...
现代性追求:当代中国思想重构[摘要]当代中国思想的重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构建,民主的新觉悟,科学的新定位,历史传统的新审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现代性追求”,构成思想重构的主轴。这一重构过程尚在持续之中。现代性本身的若干不确定性,以及前现代、后现代与现代交错并存,使当代中国思想重构充满变数。[关键词]现代性;社会主义模式;民主;科学;历史传统从“文革”结束到...
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摧毁了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家族的社会认同、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于儒教的文化认同,使新知识分子发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就是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随着革命及新中国的建立,这种危机得到特殊形式的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身份认同。【关键词】现代性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认同自从中国现代性发生,传统社会解体以...
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与重构现代化发端于西方,所以现代性问题对于西方而言,虽然也是与中世纪的断裂,但依然称得上是一种逻辑性的顺延,但是对于中国人(其它的后发国家也一样)则意味着一种改变。这种改变首先是基于一种军事和经济的强势,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是外在的,而非内发的,这导致了制度层面的巨大断层。即以民族—国家的模式来取代传统中国的“天下”模式[2]、以自由经济的模式来取代传统...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詹姆逊与中国现代性问题[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西方的现代性(特别是复兴的现代性研究)的理论谱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它与中国的现代性道路之间关联,并指出了我们应有的选择:强化问题意识,立足我国特定的现实,积极借鉴国外的现代性经验,避免重蹈其覆辙,将外来理论与本土的现代化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关键词]西方现代性理论、詹姆逊的现代性...
现代性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电视话语格局[摘要]中国电视由统一的垄断性的总体性媒体领域分化成各不相同的多元竞争的媒体地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国家一元话语到国家话语、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多元生成和竞争的过程。中国当代电视出现的话语分化,既是中国社会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又都蕴含着对中国现代性发展的参与性力量。[关键词]现代性当代中国电视国家话语精英话语大众话语中国电视由统一的垄断性的总体性媒体领域分...
现代性焦虑与新世纪中国文化输出现代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一个争论不休的学术前沿问题。“现代性”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只有将现代性放进传统和现代(旧与新)之间的紧张关系中,或者将现代性放在世俗性与神性的关系网络中,才能弄清楚其基本内涵。现代性是在中世纪结束以后开始的,当时的神性中心话语逐渐发展成世俗性话语,因此现代性与神性有着非此不可的联系。对现代性中的核心——“理性”问题的理解,是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