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现代文学”的相关文档,共233条
  • 现代文学下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下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京派:20世纪30年代,在京津一带的作家《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表作品和批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即“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萧乾、芦焚、废名均为代表人物。在文艺思想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创作与文艺理论...

    20.93 KB
  • 浅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

    浅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的思考“多余人”是早已被文学界所认可的一个人物形象系列的称谓。它缘起于俄国19世纪20----50年代,指的是当时一种出身贵族的知识分子。他们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自己所在的上流社会,他们能够发现农奴制度与沙皇专制的一些弊端,但又空怀理想,毫无时间的恒心和毅力,缺乏想社会抗争的勇气,被迫在盲目与失败的痛苦中死去。他们是生活...

    57 KB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全部知识点作家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全部知识点(复习资料)作家知识作家□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

    83.5 KB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笔记资料(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00530)鲁迅:现代小说的奠基人现代小说之父第一篇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价值(最早关注的问题)、影响最深刻的:1、对农民的命运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整个民族问题的关注。2、敏锐、准确地关注着、分析着知识分子的命运。作品:《故乡》《阿Q正传》农民命运《孔乙己》《伤逝》知识分子命运区别:《故乡》相对是对农民、农村本身的集中关注《阿Q正传》是农民题材,但其意义远远思...

    158.5 KB
  • 中国现代文学郑有志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郑有志)笔记五大题填空五小题任选其二指五小题中有三个以上的答案的可只填两个。二大题十个片段作者名五段作品作品名作者第四大题简答题六道题第五大题命题作文题目Ex.郭沫若的诗歌要点完整艺术特点构成分析层次清楚认识充分(杜绝空话废话凑字)适当修饰(文字表达功夫)第一章前五四时期的文学(1900-1916)第一节转变的前夜文学在从近代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得益于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西学东渐,...

    22.71 KB
  •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选择的启示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选择的启示【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新文学在各种价值冲突和选择中,逐步生成了偏重历史责任和伦理规范的价值追求,与偏重自由超越和生命意义的价值追求两大基本文学价值系统,它们都在促进文学自身价值重建中介入了现代社会思想文化的价值重建。作者认为,要确立以人为价值主体的文学观,消除对立,整合融通,在新的逻辑起点上寻求文学价值内涵的普遍认同与价值结构的科学和谐,选择并建立相对合理、...

    16 KB
  •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性别意识反思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性别意识反思摘要:从中国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观点”这一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这一价值立场。这包含着对封建性别等级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以平等为名义用化的男性类特性压抑性别差异性、压...

    18 KB
  • 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阅读论文

    读沈从文《边城》有感从小我就很迷恋沈从文,更迷恋他的《边城》。读书时,就知道《边城》是蜚声中外,饮誉文坛的名著,被誉为“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是梦幻中的湘西绝唱。以致很多人,甚至怀疑《边城》里的人物是虚幻的,是沈从文梦幻中的故乡童话。其实不然,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最为真实,最为本色的湘西。只是现在已经物是人非,甚至也人物两亡了。与其说《边城》在写景,不如说是在写人性。柔美朴素的文笔...

    19.5 KB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笔记)

    第一讲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与内容: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鸣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激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良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有实...

    246 KB
  •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创制”过程中,“观念”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视。翻开海内外任何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对思潮、流派的判断,各自的立场不同,观点歧异,甚至针锋相对。但透过分歧的表面追究深层的理路,却不难发现它们潜在地遵循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前提,并且相当自觉地将其转化为叙述历史的“元语言”。剖析这一前提是很复杂的工作...

    29.5 KB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反懂”的讨论及其理论反思【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反懂”的讨论及其理论反思【内容提要】“懂”是中国现代文学欣赏的基本方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文学的“反懂”或“非懂”问题的讨论由李金发诗歌引发,进一步延及到小说,因而废名小说的“晦涩”成为讨论的焦点。1937年,《独立评论》关于“看不懂”的一组通信,主要是从理论上讨论“懂”与“反懂”或“非懂”的问题。而朱光潜、朱自清、沈从文等人关于“看不懂”的讨论对“懂”及其深层...

    49 KB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第一节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一讲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鲁迅鲁迅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是永远说不尽的话题。因为鲁迅所提供的精神文化资源是那样丰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发掘、理解与诠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经典的魅力。也因为鲁迅实际上已经成为屮国现代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文化转型期艰难的探索屮,鲁迅独杲的文学想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民族命运的焦虑和思考,都给人深刻的启...

    120.5 KB
  •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李泽厚“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论题的影响,国内学人多以“双重变奏”的框架谈论现代文学。然而,“双重变奏”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更难以清楚地揭示文学思潮矛盾运动的复杂状态。由于对重大主题的漠视或回避,双重变奏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上认识的混乱。因此,要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必须重新认识文学主题更为复杂的结构。事实上,历...

    42 KB
  •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下)【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下)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文艺的最高使命应该是弘扬民族精神,一切文学活动都应该以唤起民族意识为中心,促进民族向上发展的意志,唤起民族的情绪和斗志,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中宣称:“现今我们中国文坛艺坛底当前的危机是对于文艺缺乏中心意识。那末,我们要突破这个危机,并促进我们底文艺的开展,势必在形...

    27.5 KB
  •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李泽厚“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论题的影响,国内学人多以“双重变奏”的框架谈论现代文学。然而,“双重变奏”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更难以清楚地揭示文学思潮矛盾运动的复杂状态。由于对重大主题的漠视或回避,双重变奏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上认识的混乱。因此,要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必须重新认识文学主题更为复杂的结构。事实...

    25.5 KB
  • “东方理想国”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成——兼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文化诗学视野【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东方理想国”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成——兼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文化诗学视野《桥》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部无法用类型学或主题学归类的特异的小说,也是远离于现代小说主题先行的主导创作模式以及有关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格局的边缘化文本。本文试图在对《桥》进行微观诗学分析的前提下,侧重从主导动机的角度入手,捕捉废名在《桥》的写作中蕴涵的某些深层心理和动因,并进而寻求催化《桥》的诞生的文化动力依...

    35 KB
  • 中国现代文学速记表格

    上卷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文学运动第一节文学运动概况文学运动各阶段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前”,其一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近代文学、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2.从文学革命到革...

    694 KB
  •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时间: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阶段:1917-1927革命文学时期1928-1937“左翼”文学时期1938-1949抗日与解放时期的文学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准备阶段:1917.1-1919“五四”运动爆发活跃阶段:“五四”到“三一八”惨案沉寂阶段:“三一八”惨案到“四一二”事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文学革命(一)序幕—晚晴文学革新运动p3维新运动突破适应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

    161 KB
  • 现代文学常见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重要名词解释文学研究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於现实主义。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经受新思潮冲击并且怀著美好希望觉醒过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通过文艺来表述自己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理想;文学革命的发展也要求在创作实绩上有新的突破。新的文学社团於是应运\而生。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

    75.5 KB
  • 弟子规(现代文学解释)

    《弟子规》总叙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

    48.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