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ps:加上“这一重要文学流派就是”)人生派界定:以鲁迅为代表,进行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启蒙,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在以文学改造社会、人生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非确定性意义:不同的受众对同一文本所产生的不同理解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以郭沫若,田汉,郁达夫为代表,倡导“为艺术而艺术”,侧重于自我表现,但也不失文学的时代使命社会剖析小说: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对现实生活进行...
中国现代文学(补修大纲)第一编现代文学发生期(1917——1920)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第一节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内容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1)反对文言...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简述20年代的文学论争1、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老牌守旧分子的批判。守旧分子的代表有“国故派”的刘师培、黄侃;翻译家林纾。2、199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3、新文学阵营内...
唯美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安晓东对唯美主义的研究是我最近关注点,上面这个题目也确实非常大,不是两三千字所能面面俱到的,所以我选了其中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我们知道,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甚至于用百家争鸣来相容之也不为过,不同思潮的输入与传播、相互碰撞和交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唯美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唯美主义的艺术至上论”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
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第一节:生平及思想发展一、鲁迅的生平(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一)前期:1、少年生活和叛逆精神(1881——1898)2、南京求学和爱国思想(1898——1902)3、留学日本与追求探索(1902——1909)4、辛亥革命与沉默苦闷(1902——1909)5、文学革命的主将(1917——1927)(二)后期:上海十年的思想与创作(1927——1936)二、鲁迅的创作1、文体:小说、散文、杂文、...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因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19世纪末,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的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核心是启蒙,反对封建文化和儒教纲常,批判专治制度,维护和张扬人的个性以及世俗生活的快乐呼唤人的解放,构成了是中国现代文学主导性启蒙潮流。但同时,这一核心的具体...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梁启超: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小说界革命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1915年9月《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肇始。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00530)鲁迅:现代小说的奠基人现代小说之父第一篇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价值(最早关注的问题)、影响最深刻的:1、对农民的命运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整个民族问题的关注。2、敏锐、准确地关注着、分析着知识分子的命运。作品:《故乡》《阿Q正传》农民命运《孔乙己》《伤逝》知识分子命运区别:《故乡》相对是对农民、农村本身的集中关注《阿Q正传》是农民题材,但其意义远远思...
2000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1、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三人共同创立湖畔诗社并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的诗人是()①冯至②冯雪峰③辛笛④卞之琳2、李广田散文《山之子》采用的叙述线索是()①“我”的见闻②“山之子”的自述③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名词解释(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一、名词解释(5题,20分)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以《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一鲁迅主要著作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16《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南腔北调集》对“第三...
1、卞之琳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如《酸梅汤》、《叫卖》、《几个人》,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如《断章》、《鱼化石》,也写过爱情如《无题》。卞曾用“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来概括当时的自己,意即:“茫然”于时代风云,“敏感”于诗歌艺术。卞曾被人们称为“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底试验”的艺术家。2、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汉园集》、《...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共计93题)1.《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中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仅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形式,也反对封建主义的“代圣贤立言”的内容触及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2.“八事”: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认为改革文学必须从首先从八件事入手,从总体上强调了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指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