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吴敬琏”的相关文档,共39条
  • 吴敬琏推进改革改善供给确立新常态

    吴敬琏推进改革改善供给确立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着“三期叠加”矛盾的挑战,在宏观上必须采用供给侧分析框架选择对策。“十三五”总的方向要求加强创新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力度,建议以普惠式减税提高企业家的积极性“三期叠加”的挑战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很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经过30多年改革,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升,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期、机遇期;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

    69.09 KB
  • 吴敬琏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贫富差距悬殊,是当前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大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贫富差距开始扩大。有人说,现在的基尼系数是0.47,也有人说已经超过0.5。无论结果如何,都表明中国贫富差别已经到了十分悬殊的程度。怎么看待中国贫富差别的现状,目前,学术界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偏大,除了统计上的误差外,还存在历史原因,因而无需把它看得那么严重。就是把问题看得比较严重的人,...

    18.5 KB
  • 吴敬琏从发展供应链突围金融危机

    吴敬琏:从发展供应链突围金融危机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把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作为“十一五”经济工作的主线,而供应链生产模式的发展,正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内容之一。近期发生的世界金融海啸,凸现了转变经济模式的重要性,也凸现了发展供应链生产的迫切性。竞争力提升的突破口在考虑如何发展供应链生产模式的具体路径时,首先需要了解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织的演化趋势。得益...

    34.5 KB
  • 观点中国经济学泰斗吴敬琏什么是结构性改革它为何如此重要

    观点I中国经济学泰斗吴敬琏:什么是结构性改革,它为何如此重要?2016-06-23工信部电子一所全球工信摘要:近H,主编吴敬琏教授在上海交人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做了一场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讲,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含做了更清晰的界定,并强调把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才是根本。本文由吴老师根据演讲记录在深圳出差途中修改而成,并发表于《中国改革》杂志2016年第5期。为何提出“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的问题对中国...

    25 KB
  • 吴敬琏:寻租膨胀无以复加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

    吴敬琏:寻租膨胀无以复加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3)2011年12月01日16:18来源:《中国改革》作者:张剑荆斯方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吴敬琏财新《中国改革》记者张剑荆特约记者斯方吾对话人:吴敬琏采访者:张剑荆财新《中国改革》记者斯方吾特约记者近几年来,关于改革的共识出现弱化趋势甚至破裂的议论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相对于前期改革,经济改革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更加复杂,而且,多数与政府治理息息相关。目前...

    99.72 KB
  • 吴敬琏 中国不能再走新加坡式威权主义道路

    吴敬琏中国不能再走新加坡式威权主义道路2013年02月23日10:57:凤凰财经吴敬琏对话“80后”凤凰财经讯第十三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于2013年2月22日—24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23日与众多80后年轻人展开对话,回答提问。吴敬琏在回答学生问题时称,中国不能再走威权主义发展道路。吴敬琏以新加坡举例说明。他称,新加坡大致上是福建省的移民组成的,但是在英国殖民时代把西方的法制框架引进来。...

    115 KB
  • 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如何抉择

    吴敬琏: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到了临界点不能再出错2013年11月09日01:52:经济观察报作者:新望范世涛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三中全会特别策划】中国经济变革之路发展方式转变任务紧迫深化改革更刻不容缓经济观察报: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经济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发展快了想不起改革,慢了,首先想到的是宏观调控。吴敬琏:自从中国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减速,人们就开始...

    135 KB
  • 吴敬琏经济学家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

    吴敬琏:经济学家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TDclass=text15valign=topid=contenttdstyle=padding:15px;>[商务周刊原编者按:就是这个74岁的小个子老者,被“左派”鞑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被“右派”责难为“理想主义”、“保守僵化”。但站在他面前,你却会有一种高山般的感觉,不是陡峭压迫,而是一种宁静宽广、独立自由的神气。当然,熟悉他的社会界和财经界人士更知道,隐藏在他淳厚面容后面的倔犟,当它发作时会...

    17 KB
  • 吴敬琏当务之急是切实推进民主法制化政治改革

    吴敬琏:当务之急是切实推进民主法制化政治改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北京报道82岁的吴敬琏仍然保持着对中国经济最敏锐的触觉和知识分子应有的勇气及胆量。吴敬琏的好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书莲曾说过,吴敬琏最大的特点是“执着”,执着在工作、学习、生活向科学进军、搞市场经济、学英语、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学、写文章。也许正是因为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吴敬琏从不畏惧在中国改革进行的任何阶段发表自己的见解。1992...

    23.5 KB
  • 吴敬琏改革必须提防和扼制权贵资本主义

    吴敬琏:改革必须提防和扼制权贵资本主义2003年10月31日08:51【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中新社北京十月三十日电(记者尹丹丹)“我们的目的是建设一个好的,也就是规范公正、有利于大众的市场经济,要在转型过程中努力保持机会的平等和起点的公正,防止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今天,在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二十五周年而于此间举行的中国改革论坛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如是说。他认为,尽管目前世界上...

    22.5 KB
  • 吴敬琏称新常态仍待努力确立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

    吴敬琏称新常态仍待努力确立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2015-11-0308:10:财经我有话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达成上述目标需要从过时的“三驾马车”分析框架和由此导致的政策偏差中尽快走出来。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经济学家进行专题分析。吴敬琏指出,“三驾马车”分析法是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著作《就...

    37 KB
  • 吴敬琏汪丁丁:最大的危险是借改革之名掠夺大众】

    吴敬琏汪丁丁:最大的危险是借改革之名掠夺大众】作者:吴敬琏汪丁丁,来源:《东亚经济评论》改革至今,尤其要警惕的是:借改革之名掠夺大众。改革所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此有密切关系。如新三座大山---价格暴涨的教育、医疗、住房---就是一个典型,它们打着改革的旗号,在维持行业垄断的情况下放开部门的经营自主权,从而使价格迅速上涨。经济学已经告诉我们,垄断的基本作用就是导致价格上涨;反过来也可以说,价格上涨必...

    42.5 KB
  • 吴敬琏当务之急是切实推进民主法制化政治改革

    吴敬琏:当务之急是切实推进民主法制化政治改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北京报道82岁的吴敬琏仍然保持着对中国经济最敏锐的触觉和知识分子应有的勇气及胆量。吴敬琏的好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书莲曾说过,吴敬琏最大的特点是“执着”,执着在工作、学习、生活向科学进军、搞市场经济、学英语、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学、写文章。也许正是因为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吴敬琏从不畏惧在中国改革进行的任何阶段发表自己...

    25 KB
  • 吴敬琏谈中国体制性障碍政府掌握太多重要资源配置权力

    吴敬琏谈中国体制性障碍:政府掌握太多重要资源配置权力过分倚重短期政策是出现“两难”困境的症结所在,其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关键在于切实推进改革,正确发挥政府在转型中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两难困境及其由来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从短期来看相当不错,2009年我们采取“扩需求、保增长”的政策取得了成效,成为危机后回升最早的国家,超额实现了保增长的任务。与此同时,这样高强度的刺激政策,消极影...

    37.5 KB
  • 吴敬琏中国在世界经济变迁中面临的挑战(实录)

    吴敬琏:中国在世界经济变迁中面临的挑战(实录)【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专报】三亚财经国际论坛12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发表了题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变迁中面临的挑战》的演讲。吴敬琏说,两类经济“镜像互补”的旧格局已告终结。中国如果不能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不能够提高效率,继续靠增加投资来维持增长,中国经济就会陷入一个投资汇报递减和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双重压力,最...

    13.6 KB
  • 吴敬琏中国模式是过渡体制 宏观政策两难的根源是体制

    吴敬琏:中国模式是过渡体制宏观政策两难的根源是体制中国模式还是市场经济?中国宏观经济将何去何从?三十年改革遭遇转型瓶颈,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出路何在?他是市场经济的维护者,更是经济学界的泰斗,是什么让他至今心系改革,笔耕不缀?财经面对面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顶层设计应明确我们究竟建设什么经济主持人权静:您说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是不是因为你觉得,在金融危机之后,其实改革...

    28.5 KB
  • 吴敬琏中国模式祸福未定我们不要忘乎所以

    吴敬琏:中国模式祸福未定我们不要忘乎所以2010年10月02日09:03《中国改革》【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93条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政府高强度介入经济,到底是福还是祸?现在还未可定论吴敬琏近两年来,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有些人看来,中国靠的就是国家的行政手段。他们把这种行政手段看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看作中国特有的“政治优势”。有些政府部门运用行政手段来调控...

    18.5 KB
  • 吴敬琏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吴敬琏: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作者:吴敬琏:文汇报--吴敬琏教授在清华大学的讲演(节选)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对于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要求愈来愈高,经济科学工作者身上的担子也愈来愈重。在新一轮改革的春雷滚动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紧自己的工作,使得今后出现重大改革机遇的时候,不至于因为理论准备不够而手忙脚乱,或者因为仓促出台而招致大的偏差。--吴敬琏成长于西方世界的现代经济科学对处于数千年未有的...

    25 KB
  • 吴敬琏教授如何误导中国的经济转型

    吴敬琏教授如何误导中国的经济转型曾飞吴敬琏教授引导国人说:“当前社会普遍将经济转型解释为由投资出口带动转变为由消费内需带动,这是一种误读。经济转型的核心应是将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模式,其实质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唯一的出路就是经济结构转型,提高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这样也就同时提高了普通劳动者和白领的劳动价值与收入,否则消费不可能提高。”(网易财经《吴敬琏:提高产品附加...

    26.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