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华区关于建立新型社区的实施方案五华区关于建立新型社区的实施方案为推进全面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我区建立新型社区实施方案:一、目标模式我区社区建设目标模式定位:以新型社区为平台,通过制度创新,推进区、街道工作社区化,建立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依法行政、...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养老是民生之本,保障老有所养是保障民生的大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际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居家养老社区成为趋势。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的实地调查和研究。...
2022年03月昆明市五华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招考2名见习大学生强化练习卷(150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号:姓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公文写作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共50题)1.财政赤字安全警戒线按赤字占GDP的比重衡量,它的指标值是_____。A:1.5%B:2.0%C:2.5%D:3.0%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按照国际惯例,财政赤字公认的警戒线是3%。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中华文明五千年...
昆明市五华区集体儿童膳食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我区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及其变化规律。方法:2009-2012年每年对五华区辖区内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的常规体检,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齬齿、视力筛查等。结果:身高、体重、生长发育合格率逐年上升,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贫血患病率逐年下降而肥胖儿逐年升高。结论: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提高保教人员的卫生...
《师说》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师、道、圣、之、其”等多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2.学习课文对比论证的方法。3.在梳理文言现象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架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4.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探究课文的争议之处。5.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重难点: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理解...
第4课蜀道难教学课时建议:2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预习案Ⅰ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
《劝学》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过程和方法: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重点:1.比喻论证2.积累文言知...
琵琶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4、背诵全诗。教学重点: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析课文中几处音乐的描写,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鉴赏诗歌: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
第6课琵琶行并序教学课时建议: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2.从叙事诗的角度理清情节;3.通过“月”的意象分析意境,体味作者的感情预习案Ⅰ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学习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学习为主,适当讲授、组织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课时【知识链接】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曹雪芹...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教学方法:讲读评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课时建议: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预习案Ⅰ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⑴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
《老人与海》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打不垮的精神。2.提高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关系的认识。3.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厄运要坚强、勇敢,可以在肉体上被打败,但必须在精神上胜利并且保持人的尊严。4.培养学生探讨体验的能力,激发发现的潜能,对经典文本能够有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学习重点】1.欣赏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2.品味语言,深入人物心理,感...
老人与海海明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2、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3、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4、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
师说韩愈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文章内...
过秦论贾谊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教...
《过秦论》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教时:3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简介:指导学生参阅《世纪金榜》第44页(作家作品、相关知识)补充:贾谊的《...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2、掌握孟子的一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语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过程和方法: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重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难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3、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4、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5、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6、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教学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教学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