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闻一多诗学中的世界文化视野论闻一多诗学中的世界文化视野罗先友处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闻一多在20世纪初对如何对待中西文化,作了非常深入而理性的思考。他在世界文化大视野下,提出对外来的东西首先要勇于接受;同时,中国要将自身4000多年的文化资产加入世界文化资产,以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他借鉴西方文化的精神和标准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提出建设中国新文化的意见。闻一多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主张,产生于其以中国...
闻一多先生《庄子》研究以及遗响摘要: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革命家,爱国志士。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闻一多先生对庄子的研究:《庄子》语言有人言与物言之分;《庄子》中提到的“真人”就是传说中的“仙人”;闻一多先生认为顺应自然是庄子的处世原则;在后期的文学研究中,闻一多先生同庄子决裂,文章试图阐述理由;文章对闻一多先生讲解庄子时提到庄子寂寞了一生提出了质疑。关键词:学者;文学家;寂寞;决裂中...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本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尤其突出了他言行一致、朴实坚强、追求真理并为之而战的伟大人格。2.重点突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提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
闻一多说和做阅读答案闻一多的转变⑴从1927年到1943年秋参与民主运动时,对现实满腔热血又备感无奈的闻一多始终埋头书斋,对《诗经》《周易》《楚辞》、远古神话和金文甲骨等传统文化都作了深化的讨论。作为学兼中西的诗人学者,他将中国传统的考据校勘之学与西方现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熔为一炉,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成就快速享誉学界。⑵此时的他埋头故纸堆,有意过着避世的生活。抗战初期避难云南时,除...
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20年4月,发表第...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在二十年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闻一多,在四十年代却以倒在血泊中的民主斗士震惊全国。纵观闻氏不长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却充满了令人心惊的戏剧性变化和内在的紧张:由感情奔放如烈火腾烧的诗人突变为埋首故纸堆的冷静学者,又由躲在书斋不问世事的学者一跃而为怒争民主自由的勇士,由对共产党的长期敌视急转为该党的忠实信徒闻一多的这些变化,无疑为我们提供...
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20年4月,发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