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化研究”的相关文档,共125条
  •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的文化问题——评戴锦华的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的文化问题——评戴锦华的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并日益成为显学的看法,在学界大概不会遭遇歧义。我们不仅随处可以看到前沿杂志发表的文化研究的文章,看到不断出版的文化研究的专著,而且在著名的大学课堂上已经开设了文化研究的专门课程,成立了专门的文化研究研究室1同时也出现了专业性的《文化研究》杂志。2这一现象证实了文化研究地位在中国的确立,而且其本身就是文化研究有...

    23 KB
  • 前苏联与中国前卫艺术【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前苏联与中国前卫艺术本文标题中的「晚期共产主义」一词转借自苏联共产主义即将崩溃时的一次艺术展示会,即1990年与最后一次美苏「友好运动会」一起在美国举行的一次苏联前卫艺术展。此展的标题是「春夏之交:苏联晚期共产主义时期的观念艺术」。1当然,谁也说不清晚期共产主义在这个「世界社会主义发源地」开始的具体时间,但苏联官方允许这次半官方展览中的不恭而具有破坏作用的后现代艺术代表其国家,就明确表明...

    63 KB
  •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妙玉性格与命运结局初探“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位身份、地位十分特殊的贵族少女,她就是妙玉。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金陵四大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和亲属关系的人;同时,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佛门弟子(惜春遁入空门应是在作品的结尾部分,前八十回书仅是暗示其最终将出家为尼;而妙玉一出场便已是一位出家修行十多年的尼姑了)。既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和亲属关系,又是一...

    28.5 KB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研究

    当下社会与文化转型期,全球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面貌和创作风格也随之变化。由张同道与胡智峰领导的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撰写的报告提出:《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开启了中国主流纪录片的工业型模式,将纪录片分为宣教型、审美型和工业型纪录片,而工业化、模式化的制作方式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由此可见,《舌尖》这类记录片的诞生、萌芽和发展是中国纪录片...

    85.5 KB
  • 几千年来为害中国的是谁?【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几千年来为害中国的是谁?今天你心中还要不要神圣在今天,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流行着“不论什么本事内秀,能挣来真金白银的就是本事内秀”的话,而我一个兄弟说。除了父母亲人,我心中就认钱了。就在此时,我们扪心自问,今天我们心中还有没有神圣,有没有像我们父亲母亲一样,不能容忍他人辱骂,而要拼命捍卫的神圣,而且还要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神圣,而不是某个生命时期追星族的偶像,也不是祸国殃民害死千万人...

    25.5 KB
  • 后现代在中国时尚的?还是批判的?【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后现代在中国:时尚的?还是批判的?后现代在中国似乎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人依然不能摆脱传统的历史时间概念来理解后现代,并把后现代时尚化。因此,在许多人的眼里,后现代在中国的理论旅行不过是一场另类时尚的嘉年华展演。应该看到,后现代并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更是一种危机意识的表征,一种批判性的理论话语。我认为,要使后现代在中国语境中摆脱如此尴尬的境地,就应该恢复或返还...

    22 KB
  • 发现另一个中国——《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序【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发现另一个中国——《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序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中国人的思想、心理是什么样的思想、心理?这些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然而对开放、改革以来又热了二十年的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学者来说,可能还不会离开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框架太远,认为中国大体上是孔孟教化下的“以仁为体,以礼为用”的礼仪之邦,是“亚洲价值”的摇篮与基地。这些当然都不是错的,但...

    21.5 KB
  •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20世纪就要过去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为宗族定位、定位是探求现代化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环。事实上,本世纪初国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强的探索中,已经把宗族问题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内。宗族事关对中国社会整体的认识,中国人对此已经探讨了百年,至今兴趣未减。它已超出学术和历史的范畴,与政治和现实密切关联。把本世纪对宗族的探讨作...

    86 KB
  • 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之一) 【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之一)百年来的明史研究状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一个非常时期。第一个阶段为190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个阶段为1949年到1966年“文革”运动爆发;第三个阶段为1976年粉碎“四人帮”至20世纪末。一个非常时期为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之间的“文革”十年时期。这三个阶段和一个非常时期的明史研究,各有不同的处境和特色。一、明史研究的新阶段1901年至1949年,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

    43 KB
  • 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之三)【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之三)史料史籍的整理介绍方面,除上文涉及者外,可归为五类:专题资料摘编、“明实录”资料摘编、档案资料整理出版、史籍史料整理出版、史籍史料评介考证。关于专题资料摘编,包括郑天挺主编《明清史资料》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傅衣凌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7册(中华书局,1988年)等。关于“明实录”资料摘编,包括白翠琴等《明实录瓦刺资料摘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

    19.5 KB
  • 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之二)【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之二)三、新时期的大繁荣和大发展自1976年粉碎“四人帮”,特别是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至20世纪末约20多年的时间里,明史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的新阶段。具体说来,新时期明史研究空前发展、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学者们能够无禁区、无顾忌地进行研究。二、经常举办明史学术讨论会,建立群众性学术组织,...

    53 KB
  • 东方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东方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摘要:随着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本文着重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出发,并结合美国动画电影与“东方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形象的走向。关键词:中国形象;东方学;西方视野西方对中国的关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最早,《马可波罗游记》把一个物产丰饶,遍地铺满黄金的中国介绍到欧洲,就让欧洲人对天堂...

    17 KB
  • 当代中国书法批判【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当代中国书法批判在当代欲望话语的喧嚣中,中国书法成为了一种最具意义缺失和价值漂移的技术符号。本来是一种古老文化的副产品,但在这个功利丛林横生和物化漫卷的时代,书法又符合了这种时代的负面要求,象破壳的蝴蝶冲出了沉潜在文本背后的功利挣扎,在时尚的舞台上开始了自己的炫技性表演。本来是一种处于边际效果的文化花边,也开始了抛弃价值与核心的谦卑,不惜以浓妆艳抹的身份在各种商业气浪中进行自我扭曲...

    28 KB
  • 当代中国的徽州文书研究【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当代中国的徽州文书研究[关键词]徽州文书的性质和特点;学术价值;上下时限;分类和整理;数量和计量方法;收藏与分布[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有关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和整理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述:1.徽州文书的性质和主要特点;2.徽州文书的史学学术价值;3.徽州文书的上下历史断限,大量形成和存世多的原因;4.徽州文书的数量估测和计量方法;5.徽州文书的分类法与整理...

    46 KB
  • 当代都市文化与现代性问题【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当代都市文化与现代性问题对都市文化和政治的研究由来已久,有一个很长的谱系。从我自己受教育的经历来看,它始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将都市的特殊性质作为一个政治领域进行研究,此后,在有关都市的写作里都有它穿越世纪的回声,并极大地影响着当代主要的都市和政治评论者,包括刘易斯曼弗德,汉娜阿伦特和理查德塞内特。这里,我并不打算把对都市研究的讨论延伸到那么远,而是集中在现代都市文化研究以及从...

    35 KB
  • 大陆文化研究中的“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大陆文化研究中的“法兰克福学派现象”《NoLogo:TakingAimattheBrandBullies》一书于2000年在美国出版以来,始料所未及地在英国与法国引起好评。该书作者NaomiKlein分析了在全球化时代里,巨型跨国公司创造了品牌以及认同。然而,这个市场操作背后却使得消费者置身于一个看似多元的品牌空间,事实上,在这样的环境底下,消费者是无选择性的。不仅如此,品牌帝国主义背后更包含了基于政经不平等的剥削关系。面对这样...

    22 KB
  • 从民间工艺美术谈陕西区域性设计【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从民间工艺美术谈陕西区域性设计摘要:陕西省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经过上千年的历史风雨,陕西民间形成众多的民间工艺形式,这些形式业已经成为陕西文化的一部分,集中体现了陕西人的审美心理特点。笔者在分析陕西典型民间工艺的基础上,从民俗文化、造型特征、色彩应用三个方面出发,概括出陕西“本土语言符号”的特点,并以此出发展开对陕西的区域性设计的分析。Abstract:InShaanxiprovince,withprofo...

    20 KB
  • 从《红楼梦》分析中国传统玉文化【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从《红楼梦》分析中国传统玉文化论文关键词:玉;《红楼梦》;红楼三玉论文摘要: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文化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中,曹雪芹将玉文化的精髓领悟的淋漓尽致,同时他也看到“玉”已被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沦为统治阶级的至宝。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君子必佩玉”、“洁身如玉”、...

    17.5 KB
  • 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众声喧哗的多元化景观。就小说而言,从文化心理角度来看,有的执着于世俗现代性,着力叙述现代市民在金钱至上的消费社会中的欲望故事;有的以反讽叙事消解着意识形态和传统道德的残存威力;有的立足于审美现代性反抗波涛汹涌的世俗化;有的返回乡村试图寻找精粹的传统以救度日益萎靡的人心;有的以西方现代哲学为借鉴深入地探求着自我之...

    33 KB
  • 《中国近代期刊汇刊》出缘起【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近代期刊汇刊》出版缘起一《中国近代期刊汇刊》自1991年出版至今,已经16年了,如今中华书局再版影行,并以新出《清议报》见赠,回顾往事,感慨良多。顾问三人,顾廷龙、方行相继谢世,我也年过八旬,垂垂老矣,因草此文,以供参考。顾廷龙先生自1932年燕京大学研究院图书馆系毕业后留燕京图书馆工作六年。1938年,应叶景葵、张元济之邀,由京来沪,主持上海合众图书馆。解放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即...

    20 KB
确认删除?